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老热》,这首诗是白居易晚年的作品,充满了闲适豁达的心境,我们可以从“读诗、解意、悟情”三个步骤来理解这首诗。
首先,我们先“读诗知大意”。大家可以先通读全诗,会发现这首诗的语言很直白,没有生僻字,这是白居易诗歌的特点——通俗易懂。诗题“老热”,“老”是诗人的年纪状态,“热”是当时的环境(夏天),诗人就从“老”和“热”这两个点展开,写了自己和其他人的不同:别人老了会忧虑,他老了却无忧;别人夏天会因劳作或职务受苦热,他却能在热天里自由自在。
接着,我们“解意明细节”。诗的前四句“一饱百情足,一酣万事休。何人不衰老,我老心无忧”,开篇就告诉我们诗人的生活态度——对物质要求低,一顿饱饭、一次畅饮就很满足,面对衰老也不焦虑。然后“仕者拘职役,农者劳田畴。何人不苦热,我热身自由”这四句,用对比的方式,写做官的人被工作绑着、农民在田里辛苦,而他自己虽然也热,却能自由安排生活,这里其实暗示了白居易晚年已经脱离官场,不用再受职务束缚了。
再看中间的场景描写:“卧风北窗下,坐月南池头。脑凉脱乌帽,足热濯清流。慵发昼高枕,兴来夜泛舟”,这几句就像一幅幅画——在北窗下吹凉风,在南池边看月亮,脑袋凉快了就摘下帽子,脚热了就去洗凉水,白天想睡就睡,晚上有兴致就划船。这些场景特别生活化,让我们能直观感受到诗人的闲适,也明白他说的“身自由”到底是什么样的。
最后,我们“悟情品哲理”。诗的后面几句“何乃有馀适,只缘无过求”是关键,诗人告诉我们,他之所以能这么闲适,不是因为有什么特殊的条件,而是因为“没有过分的追求”。后面亲友问他是不是“乐天”,他说“天悠悠”,这个“天悠悠”不是随便说的,是诗人觉得天地很辽阔,个人的小事根本不算什么,所以才能不焦虑、不烦恼。最后“但恐君知后,亦来从我游”,还带着点可爱的邀约,说明诗人很珍视这种心境,也想和别人分享这份闲适。
总的来说,《老热》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最朴素的语言,写出了白居易晚年“知足常乐、豁达自由”的心境。我们学习这首诗,不仅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更要体会其中的生活哲理——有时候,减少过度的欲望,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和真正的快乐。同时,也要记住白居易闲适诗的特点,以及他“乐天知命”的人生态度,这对我们理解中唐诗歌和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都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