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览明镜,须鬓尽成丝。
行年六十四,安得不衰羸。
亲属惜我老,相顾兴叹咨。
而我独微笑,此意何人知。
笑罢仍命酒,掩镜捋白髭。
尔辈且安坐,从容听我词。
生若不足恋,老亦何足悲。
生若苟可恋,老即生多时。
不老即须夭,不夭即须衰。
晚衰胜早夭,此理决不疑。
古人亦有言,浮生七十稀。
我今欠六岁,多幸或庶几。
倘得及此限,何羡荣启期。
当喜不当叹,更倾酒一卮。
今朝览明镜,须鬓尽成丝。
行年六十四,安得不衰羸。
亲属惜我老,相顾兴叹咨。
而我独微笑,此意何人知。
笑罢仍命酒,掩镜捋白髭。
尔辈且安坐,从容听我词。
生若不足恋,老亦何足悲。
生若苟可恋,老即生多时。
不老即须夭,不夭即须衰。
晚衰胜早夭,此理决不疑。
古人亦有言,浮生七十稀。
我今欠六岁,多幸或庶几。
倘得及此限,何羡荣启期。
当喜不当叹,更倾酒一卮。
今天早晨照镜子,胡须和鬓发都已成了白色。
已经六十四岁了,怎么能不衰老呢。
亲属们怜惜我年老,相互看着发出叹息。
而我却独自微笑,这其中的深意有谁能明白。
笑完后仍然让人备酒,合上镜子抚摸着白色的胡须。
你们暂且安稳坐下,从容地听我说几句话。
如果生命不值得留恋,年老又有什么值得悲伤的。
如果生命姑且可以留恋,年老就是多活了许多时光。
不衰老就必然会早逝,不早逝就必然会衰老。
晚年衰老胜过早年夭折,这个道理是毫无疑问的。
古人也有句话,人生能活到七十岁的很少。
我现在离七十岁还差六年,很幸运或许能达到。
倘若能达到这个寿限,又有什么可羡慕荣启期的呢。
应当欢喜不应当叹息,再倒满一杯酒。
1.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2. 古诗中引用的“浮生七十稀”化用了古语“人生七十古来稀”,反映了古代社会人们的平均寿命较低的情况。
3. 荣启期是春秋时期的著名隐士,以安贫乐道、知足常乐著称,在后世文学作品中常被作为长寿且乐观的象征。
4. 这首诗体现了唐代文人在面对衰老和生死时的一种豁达超脱的人生境界,是唐诗中表达生命感悟的佳作之一。
《览镜喜老》是白居易晚年的作品,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诗人对待衰老的态度与众不同。在常人看来,年老体衰是令人悲伤的事,而白居易却“独微笑”,这种微笑背后是他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诗人先描述了自己衰老的状态和亲属的反应,为下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做了铺垫。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论述,阐明了自己认为“晚衰胜早夭”的道理,他将生死、衰老的关系分析得透彻明了,让人们明白与其悲叹衰老,不如坦然接受,珍惜当下。
在讲解时,我们要体会诗人那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理解他在诗中所传达的生命哲理。同时,也可以结合白居易的生平经历,更好地理解他为何能有如此超脱的心境,从而从中汲取面对人生困境的力量。
全诗语言质朴平实,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开篇“今朝览明镜,须鬓尽成丝”直白地描绘出自己衰老的模样,紧接着写亲属的叹息与自己的微笑形成对比,引出下文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生若不足恋,老亦何足悲。生若苟可恋,老即生多时”等句,展现了白居易对生死和衰老的独特见解,他认为若生命值得留恋,老年便是多享有的时光,体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晚衰胜早夭,此理决不疑”更是直接表达了他对衰老的坦然接受,认为能安享晚年胜过早早逝去。
结尾“当喜不当叹,更倾酒一卮”以饮酒作结,进一步强化了他乐观面对衰老的心境,整首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智慧。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六十四岁时所作。此时的白居易已步入晚年,身体衰老,须发皆白,亲属们为此叹息不已,但他本人却有着与众不同的心境。白居易一生经历丰富,晚年时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他不再像常人那样悲叹衰老,而是以豁达乐观的心态看待老年,这首诗便是他当时这种心境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