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刘二十八,因诗问之

白居易 〔唐朝〕

昨夜梦梦得,初觉思踟蹰。

忽忘来汝郡,犹疑在吴都。

吴都三千里,汝郡二百馀。

非梦亦不见,近与远何殊。

尚能齐近远,焉用论荣枯。

但问寝与食,近日两何如。

病后能吟否,春来曾醉无。

楼台与风景,汝又何如苏。

相思一相报,勿复慵为书。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昨天夜里梦见了梦得(刘禹锡),刚醒来时思绪徘徊不定。

忽然忘了自己已经来到汝郡,还怀疑自己仍在吴都。

吴都相距三千里,汝郡不过二百多里。

不是在梦中也见不到你,那么近和远又有什么差别呢。

既然能把近和远看得一样,又何必去谈论仕途的兴衰荣辱。

只关心你日常的起居饮食,近来这两方面怎么样。

病愈之后还能吟诗吗,春天到来时曾经畅饮大醉过吗。

那里的楼台和风景,和苏州相比你觉得如何。

相互思念就该互通消息,不要再懒得写信了。

1.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两人交往密切,多有唱和之作。

2. 古人常以排行称呼他人,“刘二十八”是白居易对刘禹锡的习惯称呼,体现了两人之间的熟稔。

3.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吴都三千里”与“汝郡二百馀”的距离对比,突出了相见之难。

4. 诗歌语言风格质朴自然,属于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所推崇的写实、通俗的风格倾向,注重表达真情实感。

5. 唐代文人之间多有深厚的友谊,常常通过诗歌传递思念、交流情感,这类寄赠、怀友诗是唐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 刘二十八:指刘禹锡,他在家族同辈中排行第二十八,白居易常以“刘二十八”称呼他。
  • 梦得:刘禹锡的字。
  • 踟蹰:徘徊不前,犹豫不决,这里形容思绪纷乱。
  • 汝郡:地名,在今河南汝州一带,当时白居易可能在此地。
  • 吴都:指苏州,古时属吴地,刘禹锡曾在此任职。
  • :同“余”,表示多。
  • 齐近远:把近和远看作一样。
  • 荣枯:本指草木的茂盛和枯萎,这里比喻仕途的兴盛与衰败。
  • 寝与食:指日常生活起居饮食。
  • 慵为书:懒得写信。慵,懒惰。

我们来看白居易的这首《梦刘二十八,因诗问之》。首先,从题目就可以知道,这是一首因梦到友人刘禹锡而作的诗,目的是通过诗歌来问候对方。

开篇两句,诗人直接交代了梦境和醒来后的状态,“昨夜梦梦得,初觉思踟蹰”,简单直白,却把那种刚从梦中醒来,还沉浸在对梦境的回味和对友人的思念中的感觉表现了出来。接下来,“忽忘来汝郡,犹疑在吴都”,写出了诗人因为思念太深,一时之间竟忘了自己所处的地方,还以为在友人曾经所在的吴都,这进一步体现了他对友人的牵挂。

然后诗人由地理位置生发感慨,“吴都三千里,汝郡二百馀。非梦亦不见,近与远何殊”,这里通过距离的远近对比,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情绪:不管距离是三千里还是二百多里,只要见不到友人,就没有本质区别。这种想法看似有些消极,实则是思念之深的体现。

之后,诗人的思绪从距离转向了对友人的具体关怀,“尚能齐近远,焉用论荣枯。但问寝与食,近日两何如”,他觉得既然连远近都能看淡,那仕途的兴衰荣辱就更不重要了,只关心友人的日常生活过得怎么样,这种抛开世俗,只重情谊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他们友谊的纯粹。

再往后,“病后能吟否,春来曾醉无。楼台与风景,汝又何如苏”,诗人具体询问了友人的身体状况、创作情况、生活情趣以及所处环境,每一个问题都饱含着细致的关怀,仿佛两人就在眼前交谈一般。

最后一句“相思一相报,勿复慵为书”,是诗人的期盼,希望彼此能通过书信传递思念,不要因为懒惰而断了联系,将这份深厚的友情延续下去。

总的来说,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全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通过对梦境的回忆、对距离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生活方方面面的询问,生动地展现了白居易与刘禹锡之间深厚的友谊,读来让人感受到那份真挚的情谊。

这首诗以质朴平实的语言,真挚地表达了对友人刘禹锡的深切思念之情。开篇“昨夜梦梦得,初觉思踟蹰”,直接点出梦中见友、醒后思绪纷乱的状态,奠定了全诗思念的基调。

诗中“吴都三千里,汝郡二百馀。非梦亦不见,近与远何殊”几句,通过距离的对比,抒发了因无法相见而产生的怅惘,认为无论距离远近,见不到友人便无差别,将思念之情深化。

随后诗人抛开对仕途荣枯的谈论,只关心友人的“寝与食”“病后能吟否”“春来曾醉无”等日常琐事,这种生活化的问候更显友情的真挚与纯粹,不掺杂世俗功利,唯有朴素的关怀。

结尾“相思一相报,勿复慵为书”,直接抒发了希望友人互通消息、不要懒于写信的期盼,将思念落实到具体的行动诉求上,情感真挚动人,余味悠长。全诗不加雕琢,却字字含情,尽显两人深厚的友谊。

白居易与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两人交情深厚,相互唱和之作众多。此诗是白居易在梦中见到刘禹锡后所作。当时两人可能身处异地,一个在汝郡,一个可能在苏州或其他地方,距离的阻隔让白居易对友人十分思念,梦中相见后,醒来仍思绪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诗来表达对刘禹锡的牵挂与问候。从诗中对友人日常生活、身体状况、创作情况的询问可以看出,两人关系密切,彼此关心。

作者信息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古诗数量:3471名句数量:1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