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春游呈诸亲友

白居易 〔唐朝〕

莫叹年将暮,须怜岁又新。

府中三遇腊,洛下五逢春。

春树花珠颗,春塘水麹尘。

春娃无气力,春马有精神。

并辔鞭徐动,连盘酒慢巡。

经过旧邻里,追逐好交亲。

笑语销闲日,酣歌送老身。

一生欢乐事,亦不少于人。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不要感叹年华即将逝去,应当珍惜又一个崭新的年头。

在府中已度过三个腊月,在洛阳又迎来第五个春天。

春天的树上花朵像珍珠般点缀,春天的池塘水面泛起如酒曲般的微尘状涟漪。

春天里的少女娇弱无力,春天里的骏马却精神抖擞。

并驾齐驱时马鞭缓缓挥动,连杯共饮时酒液慢慢巡传。

经过旧日的邻里居所,追逐着要好的亲朋好友。

欢声笑语消磨着闲暇的日子,尽情高歌送别这渐老的身躯。

一生之中的欢乐事情,也并不比别人少啊。

1.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2. 这首诗属于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联十六句,对仗工整,韵律和谐,体现了唐诗的典型特征。

3. 诗中运用了多个以“春”字开头的词语,如“春树”“春塘”“春娃”“春马”,形成了独特的“春”字系列意象,强化了春日的氛围。

4. 洛阳在唐代是重要的城市,许多文人曾在此生活或任职,留下了大量描绘洛阳风光与生活的诗篇。

  • 洛中:指洛阳城中。
  • 呈:呈现,敬赠给。
  • 诸亲友:各位亲戚朋友。
  • 暮:这里指年纪大,衰老。
  • 岁又新:新的一年又到来了。
  • 府中:指作者任职的官府。
  • 腊:腊月,农历十二月,这里代指年底。
  • 洛下:即洛阳。
  • 珠颗:像珍珠一样的颗粒,形容花朵晶莹饱满。
  • 麹尘:酒曲上所生的菌,呈淡黄色,这里形容春天池塘水面上细微的波纹或浮尘。
  • 春娃:指春天里的少女。
  • 并辔:两匹马并排着跑,辔指马缰绳。
  • 连盘:指宴席上连续不断地传杯换盏。
  • 慢巡:慢慢地传递。
  • 老身:作者自称,带有自谦或感慨年老之意。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洛中春游呈诸亲友》。首先,我们从题目入手,“洛中”告诉我们地点是洛阳,“春游”是事件,“呈诸亲友”说明这是诗人写给亲戚朋友的诗。

诗的开头两句,诗人就告诉我们不要感叹年纪大了,要珍惜新的一年,这体现了他乐观的心态。接着,诗人说自己在府里过了三个腊月,在洛阳待了五个春天,点明了自己在洛阳的生活时间。

然后诗人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活动,有美丽的春树春花,有春天池塘的景象,还有和亲友一起骑马、喝酒、拜访邻里的欢乐场景,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热闹的春游图。最后,诗人感慨自己一生的欢乐事不少,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满足。

整首诗语言简单易懂,却充满了生活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也能学习到诗人面对岁月流逝的坦然心境。

全诗围绕“洛中春游”展开,语言平实自然,充满生活气息。开篇“莫叹年将暮,须怜岁又新”,一扫叹老嗟卑的愁绪,展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中间几联描绘了春日美景与春游之乐:春树繁花、春塘涟漪,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画卷;“春娃无气力,春马有精神”对比鲜明,生动有趣;“并辔鞭徐动,连盘酒慢巡”则细致地勾勒出与亲友同游共饮的闲适场景。结尾“一生欢乐事,亦不少于人”,看似平淡的感慨,实则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满足,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寻常的春游情景之中,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平和恬淡的心境。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在洛阳任职期间。当时白居易已历经宦海沉浮,晚年退居洛阳,过着相对闲适的生活。诗中提到“府中三遇腊,洛下五逢春”,说明他在洛阳已生活多年。在春日里,诗人与亲友一同春游,看到洛阳城的春景,心中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诗赠给亲友,表达对岁月流逝的坦然、对当下春光与友情的珍惜以及对自己一生欢乐时光的满足。

作者信息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古诗数量:3471名句数量:1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