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借代手法:诗中“平阳”借指于家公主,源自汉代平阳公主的典故,属于历史典故类借代,通过熟知的历史人物代指同类身份的对象,增强诗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厚重感。 2. 意象运用:诗中“布谷鸟”“络丝虫”“滑石”“珍珠帘”“凤凰楼”等意象均有特定含义,“布谷鸟”“络丝虫”象征凄凉氛围,“滑石”“珍珠帘”“凤凰楼”则关联贵族生活,通过意象的组合,构建出“昔日繁华-今日衰败”的对比意境。 3. 对仗技巧:颔联“布谷鸟啼桃李院,络丝虫怨凤凰楼”与颈联“台倾滑石犹残砌,帘断珍珠不满钩”均为对仗句,“布谷鸟啼”对“络丝虫怨”、“桃李院”对“凤凰楼”,“台倾”对“帘断”、“滑石”对“珍珠”、“残砌”对“不满钩”,词性相对、结构对称,增强诗歌的韵律美与语言表现力。 4. 典故运用:尾联“萧史”源自“萧史弄玉”的神话传说,诗人借该典故代指与于家公主相关的故人,既避免直白表述,又增添诗歌的浪漫色彩与历史感,同时通过典故的象征意义,深化“人事变迁”的主题。 5. 中唐咏史抒怀诗特点:此诗符合中唐咏史抒怀诗的典型特征,以历史遗迹(旧宅)为描写对象,借景抒情,表达对时光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反映了中唐时期文人对社会变迁与人生价值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