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苑四时风景好,就中偏好是春天。
霞光曙后殷于火,水色晴来嫩似烟。
士女笙歌宜月下,使君金紫称花前。
诚知欢乐堪留恋,其奈离乡已四年。
吴地的园林一年四季风景都很美,其中我最喜爱的是春天。
黎明后的霞光比火焰还要鲜艳,晴朗时的水色娇嫩得像烟雾一般。
青年男女的笙歌在月下格外动听,身着金紫官服的刺史在花前十分相称。
我确实知道这样的欢乐值得留恋,可无奈离开家乡已经四年了。
1.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2.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白居易交谊深厚,多有唱和之作。
3. 律诗通常每首八句,两句一联,共四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一般要求对仗。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
4. “吴地”指长江下游一带,古代属吴国,包括今天的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繁荣,风光秀丽,是文人墨客笔下常赞美的地方。
我们先来整体了解这首诗,它是白居易寄给友人刘禹锡的,核心是“忆苏州”。开篇诗人就点出吴苑四季皆美,尤其爱春天,直接表达了对苏州春天的喜爱。接着,诗人用生动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苏州早春的美景,黎明的霞光比火还红,晴天的水色像烟雾一样轻柔,画面感极强,让我们仿佛能看到那动人的景象。
然后诗人又写到了苏州的人,月下唱歌奏乐的青年男女,花前身着官服的官员,这些场景展现了苏州的热闹与和谐,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在苏州时的美好体验。最后,诗人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虽然知道那些欢乐时光让人留恋,但离开家乡已经四年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要注意体会诗人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通过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同时,了解律诗的特点以及诗中涉及的历史文化知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另外,白居易和刘禹锡之间的友谊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他们经常通过诗歌唱和来交流情感,这首诗就是他们友谊的见证之一。
全诗紧扣“忆”字展开,通过对苏州早春美景的描绘,抒发了对苏州的眷恋和离乡的惆怅。首联总写吴苑四季风光美好,尤其偏爱春天,奠定了怀念的基调。颔联“霞光曙后殷于火,水色晴来嫩似烟”用工整的对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苏州早春黎明时分霞光的绚烂和晴天水色的轻柔,色彩鲜明,意境优美。颈联转而描写人事,月下士女的笙歌、花前官员的风采,展现了苏州春日里的繁华与欢乐景象,从侧面烘托出苏州的迷人。尾联笔锋一转,“诚知欢乐堪留恋,其奈离乡已四年”,在表达对往昔欢乐时光留恋的同时,点出离乡已久的无奈,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情感真挚动人。全诗情景交融,语言清丽自然,将对苏州的怀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早春时节怀念苏州并寄给友人刘禹锡(字梦得)的作品。白居易曾在苏州担任刺史,对苏州的风光人情有着深厚的感情。离开苏州四年后,他在早春时节回忆起苏州的美好春色,心中充满留恋与思念,于是写下这首诗寄给同样曾在苏州任职、与自己有着深厚情谊的刘禹锡,共同追忆往昔在苏州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