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皇甫郎中对新菊花见忆

白居易 〔唐朝〕

爱菊高人吟逸韵,悲秋病客感衰怀。

黄花助兴方携酒, 红叶添愁正满阶。

居士荤腥今已断,仙郎杯杓为谁排。

愧君相忆东篱下,拟废重阳一日斋。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喜爱菊花的高雅之人吟诵着飘逸的诗篇,悲叹秋日的病中之人感慨着衰老的情怀。

黄色的菊花助兴,正要携带美酒赏玩,红色的枫叶增添愁绪,正铺满台阶。

我这个居士如今已经断绝了荤腥,贤郎你准备的酒杯是为谁而设呢?

惭愧您在东篱下思念我,我打算放弃重阳节这一天的斋戒。

1. 重阳节习俗:重阳节有赏菊、饮酒、登高、插茱萸等习俗,诗中“黄花”“重阳”等词语与此相关。

2. 东篱的文化意象:源自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常用来指代赏菊之处或隐逸的生活场景。

3. 酬赠诗:古代文人之间常以诗文相酬赠,此诗便是白居易回赠皇甫郎中的酬赠诗,体现了文人之间的交往。

4.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白居易的诗歌多通俗易懂,注重反映现实和个人情感,此诗也体现了其平实自然的风格。

  • :以诗文相赠答。
  • 皇甫郎中:指皇甫湜,唐代文学家,曾任郎中一职。
  • 高人:指皇甫郎中,称赞其高雅。
  • 逸韵:飘逸的诗韵。
  • 病客:白居易自指,当时可能身有疾病。
  • 衰怀:衰老的情怀。
  • 黄花:指菊花。
  • 助兴:助起兴致。
  • 红叶:秋天的枫叶,常被赋予愁绪的意象。
  • 居士: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这里是自称。
  • 荤腥:指鱼肉等食物,佛教徒忌荤腥。
  • 仙郎:对皇甫郎中的美称。
  • 杯杓:泛指酒器。
  • 东篱下: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指赏菊之处。
  • 重阳:重阳节,有赏菊、饮酒的习俗。
  • :斋戒,素食。

这首《酬皇甫郎中对新菊花见忆》是白居易的一首酬赠诗,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从题目来看,明确了这是回应皇甫郎中关于新菊花的思念之作。

诗的开头两句,把皇甫郎中和自己进行对比,一个是赏菊吟诗的高雅之人,一个是在秋日里感怀衰老的病客,一下子就把两人的状态和心境展现出来了。接着看中间两联,诗人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菊花让人有了饮酒的兴致,而红叶却让人更添愁绪,这两种景象也对应了不同的心情。同时,诗人提到自己已经断了荤腥,而友人却为自己准备了酒,这里面既有对友人的感激,也有自己因斋戒而不能畅饮的些许遗憾。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友人在东篱下思念自己,这份情谊让诗人十分感动,甚至打算为了这份情谊放弃重阳节的斋戒,充分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整首诗语言简单直白,却把情感表达得十分真挚,也融入了秋天的特色和当时的生活习俗,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全诗围绕“菊花”和“忆”展开,情景交融,情感真挚。首联以“爱菊高人”与“悲秋病客”对比,既赞对方高雅,又叹自身衰病,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颔联写景,“黄花助兴”与“红叶添愁”,一乐一愁,相互映衬,将秋日景象与内心感受巧妙结合。颈联由景及人,写自己断荤腥与对方备酒形成对照,暗含对友人的感激与些许无奈。尾联点题“相忆”,以“拟废重阳一日斋”的想法,表达了对友人思念的珍视,情感朴实而深厚。全诗语言平实,却蕴含深情,将友情、秋景、个人境遇完美融合。

这首诗是白居易回赠皇甫郎中的作品。从诗中内容来看,当时正值秋季,菊花盛开,皇甫郎中写了关于新菊的诗寄给白居易,白居易见诗后有感而发,写下此诗回应。白居易晚年多受疾病困扰,且信佛,有斋戒之举,诗中也体现了他当时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作者信息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古诗数量:3471名句数量:1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