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旆拥金羁,书生得者稀。
何劳问官职,岂不见光辉。
赫赫人争看,翩翩马欲飞。
不期前岁尹,驻节语依依。
大旆拥金羁,书生得者稀。
何劳问官职,岂不见光辉。
赫赫人争看,翩翩马欲飞。
不期前岁尹,驻节语依依。
高大的旗帜簇拥着饰金的马笼头,这样的场面书生很少能见到。
何必劳烦询问官职高低,难道没看见那荣耀的光彩吗?
显赫的气派引来众人争相观看,轻快的骏马仿佛要展翅飞翔。
没想到前年担任府尹的您,停下车马与我亲切交谈,情意恳切。
1. 旆:古代指旗末状如燕尾的垂旒,也泛指旗帜,在古诗中常用来表现官员出行的仪仗。
2. 羁:指马笼头,“金羁”在古诗中多用来指代华贵的马匹,象征主人的身份地位。
3. 尹:古代官名,多为地方行政长官,如府尹、京兆尹等,不同朝代职责略有不同。
4. 驻节:古代指官员在途中停留,“节”是古代朝廷授予官员的凭证,象征权力与身份。
5. 白居易诗歌风格:多以通俗晓畅著称,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与情感,此诗也体现了其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的特点。
这首《路逢青州王大夫赴镇,立马赠别》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我们先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脉络,首联和颔联主要描绘了王大夫出行的盛大场面,通过“大旆”“金羁”等意象,展现其身份的尊贵与气派,同时用“书生得者稀”“岂不见光辉”这样的表述,从侧面强化了这种感觉。
接着看颈联,“赫赫人争看,翩翩马欲飞”这两句极具动感,“人争看”让我们仿佛能看到路边百姓争相目睹的热闹场景,“马欲飞”则生动地写出了马匹的矫健,也暗示了行程的匆忙与王大夫赴任的急切。
最后是尾联,这部分是诗歌情感的落脚点。“不期前岁尹,驻节语依依”写出了诗人与王大夫之间的旧识情谊,意外相逢的惊喜,以及停马交谈时的不舍,让整首诗在展现官场气派的同时,也充满了人情味。
在理解这首诗时,我们要注意结合古代的官场文化和礼仪,比如诗中的“大旆”“驻节”等都与古代官员的出行制度相关,了解这些背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诗歌所描绘的场景和蕴含的情感。同时,白居易的诗歌往往通俗易懂,却蕴含深意,这首诗也不例外,通过朴素的语言,将送别时的情景与情感娓娓道来,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却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官员赴任的壮阔图景。首联“大旆拥金羁,书生得者稀”以对比开篇,通过书生少见这样的盛大场面,反衬出王大夫出行的气派不凡。颔联“何劳问官职,岂不见光辉”从侧面烘托王大夫的身份地位,无需多问官职,其荣耀的光彩已足以说明一切,尽显其显赫。颈联“赫赫人争看,翩翩马欲飞”运用动态描写,“人争看”写出场面的引人注目,“马欲飞”则凸显出行的轻快与气势,画面感极强。尾联“不期前岁尹,驻节语依依”笔锋一转,从盛大的场面转向私人情谊,写出意外相逢的惊喜以及两人停马交谈的恳切之情,使得诗歌在豪迈中增添了一份温情,情感真挚动人。全诗层次分明,从景到人,再到情,过渡自然,将送别时的情景与情感完美融合。
此诗为白居易在途中偶遇青州王大夫赴任,停马送别时所作。从诗中“不期前岁尹”可知,白居易与王大夫此前有过交往,可能是在前年王大夫担任府尹时相识。此次路遇王大夫赴镇就职,看到其出行的盛大场面,感慨之下写下这首赠别诗,既描绘了对方的气派,也流露了彼此间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