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峡水子陵滩,路远江深欲去难。
何似家池通小院,卧房阶下插鱼竿。
篱下先生时得醉,瓮间吏部暂偷闲。
何如家酝双鱼榼,雪夜花时长在前。
鸳鸯怕捉竟难亲,鹦鹉虽笼不著人。
何似家禽双白鹤,闲行一步亦随身。
沧浪峡的水流湍急,子陵滩路途遥远江水幽深,想要前去十分困难。 怎比得上家中小池连通庭院,在卧房台阶下就能插竿垂钓。 篱笆下的陶渊明时常醉饮,酒瓮间的毕吏部偶尔偷闲。 哪如家酿美酒盛满双鱼酒器,在雪夜花朝时长久相伴。 鸳鸯怕被捕捉难以亲近,鹦鹉虽在笼中却不亲人。 怎似家养的一双白鹤,闲庭信步时也紧紧相随。
1. 白居易晚年诗风趋于平淡自然 2. 诗中运用了多处历史典故 3. 对比手法是此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4. 反映了唐代士大夫的园林生活情趣 5. 体现了白居易"中隐"思想
这首诗是白居易《家园三绝》组诗中的一首,集中体现了诗人晚年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诗中每联都以"何似"或"何如"引出对比,通过否定外在的、他人的生活方式,来肯定自己选择的闲适家居生活。诗人将日常生活细节诗意化,如"卧房阶下插鱼竿"、"家酝双鱼榼"等,展现了将平凡生活艺术化的能力。最后以白鹤"闲行一步亦随身"作结,既是对家禽驯顺的写实,也暗喻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全诗采用对比手法,三组对比层层递进:首联以沧浪峡、子陵滩的险远对比家池垂钓的闲适;颔联以历史名士的醉饮偷闲对比家酿美酒的常伴;尾联以怕人的鸳鸯、鹦鹉对比驯顺的白鹤。语言平易自然,体现了白居易诗歌"老妪能解"的特点。通过家居生活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安享晚年的心境。
此诗作于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阳时期。诗人经历了宦海沉浮后,选择远离朝堂,在私家园林中过着闲适生活。诗中通过对比自然险阻与家居闲适、历史名士与自家生活、野生禽鸟与家养白鹤,表达了诗人对平淡家居生活的满足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