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泊池舟静掩扉,老身慵出客来稀。
愁应暮雨留教住,春被残莺唤遣归。
揭瓮偷尝新熟酒,开箱试著旧生衣。
冬裘夏葛相催促,垂老光阴速似飞。
悠闲地停泊小舟,静静掩上柴门,年老懒于外出,客人来访稀少。 愁绪仿佛被暮雨留住,春天却被残莺的啼叫催促着离去。 揭开酒瓮偷尝新酿的美酒,打开衣箱试穿往日的旧衣。 冬衣夏服交替催促,垂暮之年的光阴快如飞逝。
本诗可重点讲解三个层面:一是白诗"浅近平易"风格的具体表现,如"揭瓮""开箱"等动作描写;二是意象的复合运用,如"暮雨"既写实景又喻愁思;三是晚年心态的复杂性,表面闲适中暗含生命焦虑。教学时可对比杜甫《曲江》等伤春诗,体会中唐诗人的情感表达更趋向内敛平和的特点。尾联"速似飞"的比喻,可与李白"高堂明镜悲白发"的夸张手法进行比较阅读。
全诗以"闲"字统领,通过六个生活片段展现晚年心境:首联以"泊舟""掩扉"营造静谧氛围;颔联用"暮雨""残莺"的意象形成愁绪与春逝的双重张力;颈联"尝酒""试衣"的细节生动体现闲居之乐;尾联直抒时光飞逝之叹。诗人将日常琐事与生命感悟完美结合,语言平易近人却意蕴深远,典型体现了白居易晚年诗风"言浅思深"的特点。
此诗作于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时期(约公元830年后)。诗人经历宦海沉浮后选择"中隐",在洛阳履道里宅园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此时他常通过诗歌描写闲适自足的状态,同时抒发对衰老和时光易逝的感慨,本诗正是这类主题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