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滩声如猛雨,香山楼北畅师房。
夜深起凭阑干立,满耳潺湲满面凉。
纱巾草履竹疏衣,晚下香山蹋翠微。
一路凉风十八里,卧乘篮舆睡中归。
六月滩声如猛雨,香山楼北畅师房。
夜深起凭阑干立,满耳潺湲满面凉。
纱巾草履竹疏衣,晚下香山蹋翠微。
一路凉风十八里,卧乘篮舆睡中归。
其一:
六月的滩水声如同暴雨倾泻,香山楼北是畅师的僧房。
深夜起身凭靠栏杆站立,满耳都是潺潺的流水声,满面都能感受到清凉。
其二:
戴着纱巾、穿着草鞋和宽松的竹布衣裳,傍晚走下香山,踏上青翠的山坡。
一路上有十八里的凉风相伴,躺在竹轿里在睡梦中归来。
1. 二绝:指两首绝句,绝句是唐诗的一种体裁,通常每首四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之分,本诗为七言绝句。
2.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多以通俗平易的语言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这首诗也体现了其语言质朴自然的特点。
3. 香山:在今河南洛阳,是白居易晚年常居之地,他曾在这里与友人唱和,留下了许多诗作。
4. 诗中的意象:如“滩声”“凉风”“翠微”等,这些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意境美。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香山避暑二绝》。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基本情况,它是由两首七言绝句组成,描绘了诗人在香山避暑时的所见所感。
先看第一首,开篇“六月滩声如猛雨”,把六月的滩声比作猛雨,一下子就抓住了我们的耳朵,让我们仿佛听到了那喧闹的水声,也暗示了此时天气可能较为炎热,而这水声带来了一丝别样的感觉。接着“香山楼北畅师房”点明了地点。后两句“夜深起凭阑干立,满耳潺湲满面凉”,诗人深夜起来靠在栏杆上,耳边是潺潺的流水声,脸上感受到清凉,这两句让我们体会到香山夜晚的凉爽和宁静,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闲适。
再看第二首,“纱巾草履竹疏衣”描写了诗人的穿着,简单朴素,体现了他亲近自然的状态。“晚下香山蹋翠微”写出了诗人傍晚下山的情景,“翠微”一词让我们想象到青山翠绿的景象。最后“一路凉风十八里,卧乘篮舆睡中归”,这一路有十八里的凉风,诗人躺在竹轿里在睡梦中归来,多惬意啊,充分展现了避暑的舒适和诗人的悠然自得。
总的来说,这两首诗用简单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香山夏日的清凉美景和诗人闲适的生活,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喜爱。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同时也可以积累一些诗歌中的意象和知识。
这两首诗紧扣“避暑”主题,生动地描绘了香山夏日的清凉景致和诗人的闲适生活。
第一首诗从听觉和触觉入手,“六月滩声如猛雨”以比喻的手法写出滩声之大,衬托出环境的清幽;“夜深起凭阑干立,满耳潺湲满面凉”则描绘了深夜凭栏时的感受,满耳流水声,满面清凉意,将人带入一个清爽宁静的境界。
第二首诗着重描写诗人的行装和归途,“纱巾草履竹疏衣”勾勒出诗人朴素闲适的形象;“一路凉风十八里,卧乘篮舆睡中归”则写出了归途的惬意,凉风相伴,在篮舆中安然入睡,尽显夏日避暑的悠闲自在。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幽闲适,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香山夏日清凉的喜爱和对闲适生活的满足。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常居于洛阳香山。这首诗是他在香山避暑时所作。当时白居易可能已远离官场纷争,过着相对闲适的生活,在夏日来到香山躲避暑热,触景生情写下这两首绝句,描绘了香山夏日的清凉景色和自己的闲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