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答梦得秋庭独坐见赠
答梦得秋庭独坐见赠
白居易 〔唐朝〕
林梢隐映夕阳残,庭际萧疏夜气寒。
霜草欲枯虫思急,风枝未定鸟栖难。
容衰见镜同惆怅,身健逢杯且喜欢。
应是天教相暖热,一时垂老与闲官。
写风
写鸟
写草
惆怅
夕阳
古诗译文
树梢间隐约映照着将要落山的夕阳,庭院中落叶稀疏,夜气透出几分寒意。被霜打过的秋草快要枯黄,虫儿鸣叫显得急促而充满愁思;被风吹动的树枝摇摆不定,鸟儿难以安稳栖息。容颜衰老,照镜时与你一样满怀惆怅;身体尚还康健,逢此良辰举杯,姑且享受片刻欢愉。这大概是上天特意安排的温暖慰藉吧,让我们这些同为垂暮之年、闲散官职的人能相互陪伴取暖。
展开
知识点
1.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并称“元白”,倡导新乐府运动。 2.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晚年多有唱和之作。 3. 酬唱诗:诗人之间以诗歌相互应答、赠答的作品,是古代文人交往的重要方式。 4. 白居易晚年定居洛阳,任闲职,思想趋于佛道,诗风更加平和旷达。 5. “闲官”指无实权、不掌具体事务的官职,常见于官员晚年或贬谪时期。 6. 唐代文人常借秋景抒发人生迟暮、仕途失意之感,形成典型的“悲秋”主题。 7. 本诗结构为前写景、后抒情,典型律诗章法,对仗工整,情景交融。
展开
古诗注解
梦得
:指刘禹锡,字梦得,白居易的好友,二人常有诗文唱和。
庭际
:庭院之中。
萧疏
:稀疏冷落,形容秋日草木凋零之景。
夜气寒
:夜晚的空气带着寒意,点明时令为秋夜。
霜草
:被寒霜侵袭的草,形容秋深。
虫思急
:虫鸣声急促,似有无限愁思,借物抒情。
风枝未定
:风吹树枝,摇摆不定,象征心境不宁。
栖难
:难以栖息,暗喻人生漂泊、仕途失意。
容衰见镜
:照镜子时看到自己容颜衰老。
身健逢杯
:身体尚健朗,遇到酒杯便应饮酒尽欢。
天教相暖热
:上天安排我们相互陪伴、慰藉温暖。
垂老
:临近老年。
闲官
:闲散无实权的官职,白居易晚年任太子少傅等职,属闲职。
展开
讲解
《答梦得秋庭独坐见赠》是白居易晚年与好友刘禹锡情感交流的见证。诗中,白居易没有回避年老、体衰、官闲的现实,而是坦然面对,并在与友人的互动中找到了精神慰藉。他通过对秋夜景物的细腻描绘,将外在的萧瑟与内心的孤寂融为一体,但并未沉溺于悲伤。相反,在“身健逢杯且喜欢”一句中,展现出一种珍惜当下、随遇而安的生活智慧。最后,他将友情上升到“天教”的高度,认为这份相知相伴是命运给予的珍贵礼物。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白居易高超的艺术技巧,更体现了他历经宦海沉浮后,趋于平和、通达的人生境界,是理解其晚年思想与情感的重要作品。
展开
古诗赏析
本诗是一首酬答唱和之作,语言平实而意境深远。前四句写景,由远及近,从林梢夕阳到庭中风枝,勾勒出一幅秋夜清寒、万物凋零的画面。“隐映”“萧疏”“欲枯”“未定”等词渲染出凄清孤寂的氛围,虫鸣之“急”与鸟栖之“难”更是以动衬静,深化了内心的不安与惆怅。后四句抒情,直抒胸臆。“容衰见镜”与“身健逢杯”形成对比,既感叹年华老去,又表现出及时行乐的达观。尾联点明主旨,将与友人的相知相伴归为“天教”,认为这是上天给予垂老闲官的温暖慰藉,情感真挚动人。全诗情景交融,哀而不伤,在感时伤逝中透露出豁达与温情,体现了白居易晚年淡泊平和又不失温情的人生态度。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年间(约公元836-840年),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阳时期。此时白居易已年过六旬,任太子少傅等虚职,政治上不得志,过着半隐居的生活。他与同样被贬、晚年闲居的刘禹锡交往密切,二人诗酒唱和,情谊深厚。本诗是白居易回应刘禹锡《秋庭独坐见赠》一诗所作,通过描绘秋夜萧瑟之景,抒发了年老体衰、仕途失意的感伤,同时也表达了与好友相互慰藉、珍惜当下闲适生活的豁达情怀。
展开
作者信息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古诗数量:
3471
名句数量:
12158
作者其他古诗
1
琵琶行并序
1.8万阅读
2
五凤楼晚望
1.4万阅读
3
醉中对红叶
1.2万阅读
4
樟亭双樱树
1.1万阅读
5
游悟真寺诗
1.1万阅读
6
微雨夜行
1.1万阅读
7
采莲曲
1.1万阅读
8
醉歌
1.1万阅读
9
秋池
1.1万阅读
10
放言五首
1.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