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不衰真地仙,六旬犹健亦天怜。
今年相遇莺花月, 此夜同欢歌酒筵。
四座齐声和丝竹,两家随分斗金钿。
留君到晓无他意,图向君前作少年。
九十不衰真地仙,六旬犹健亦天怜。
今年相遇莺花月, 此夜同欢歌酒筵。
四座齐声和丝竹,两家随分斗金钿。
留君到晓无他意,图向君前作少年。
九十岁还不衰老真是人间仙人,六十岁依然健壮也是上天垂怜。
今年在这莺歌燕舞、花好月圆的时节相遇,今夜一同在歌舞酒筵中欢乐。
四座的宾客齐声应和着丝竹管弦之声,两家的人随意地比试着金钿首饰。
留您到天亮没有别的意思,只想在您面前装作少年人一般。
1.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2. 淄川,古地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一带,唐代时为淄州治所,是当时的一个重要城镇。
3. 丝竹,是中国传统民族弦乐器和竹制管乐器的统称,在古代常被用于宴饮、祭祀等场合的演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金钿,是中国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用金、银、玉等材料制成,形状多样,常镶嵌珠宝,在唐代较为流行,是当时社会风貌和审美情趣的体现。
《春夜宴席上戏赠裴淄川》是白居易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七言律诗。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诗歌的脉络,首联从赞美长寿健康之人入手,奠定了一种积极乐观的基调;颔联交代了相聚的时间和场景,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春天里诗人与友人相聚的美好画面;颈联则细致描绘了宴席上的热闹情景,有声有色,充满了生机;尾联以诙谐的语气点出留客的用意,将诗人的真性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理解这首诗时,要注意体会“戏赠”二字的含义,它不仅体现了诗人与裴淄川之间亲密无间的友情,也让诗歌少了几分严肃,多了几分轻松幽默。同时,诗中对春夜景色和宴饮场面的描写,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当时的社会风貌,为我们了解唐代文化提供了一个生动的窗口。另外,白居易诗歌通俗易懂的特点在这首诗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没有晦涩难懂的词句,却能将情感表达得真挚动人,这也是我们在学习中需要体会和借鉴的地方。
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风格轻快洒脱,充满了生活气息。首联“九十不衰真地仙,六旬犹健亦天怜”,以夸张的手法赞扬了长寿且健康的人,既表达了对老者的敬佩,也流露出对生命的珍视。颔联“今年相遇莺花月,此夜同欢歌酒筵”,点明了相聚的时节和场景,春天的美景与欢乐的宴席相互映衬,营造出愉悦的氛围。颈联“四座齐声和丝竹,两家随分斗金钿”,通过对席间众人应和音乐、女子比美等细节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宴席的热闹景象。尾联“留君到晓无他意,图向君前作少年”,语气诙谐,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尽情欢乐,暂时忘却年龄,重拾少年意气的心情,尽显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旷达的人生态度。全诗以“戏赠”为名,既体现了朋友间的亲昵,又使得诗歌整体基调轻松明快,耐人寻味。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一次春夜的宴席上戏赠给裴淄川的作品。白居易一生仕途起伏,晚年较为闲适,常与友人相聚宴饮,创作了不少反映宴饮生活和友情的诗歌。从诗中内容来看,当时正值春天,景色宜人,诗人与裴淄川等友人相聚,席间有歌舞美酒,气氛欢乐融洽。诗人触景生情,写下此诗以表达与友人相聚的欢愉之情,以及对岁月流转中依然能享受生活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