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避网罗。
远害全身诚得计,一生幽暗又如何。
千年的老鼠变成了白蝙蝠,深藏在黑洞中躲避捕猎的网罗。远离祸害保全自身确实是好计策,但一生在幽暗中度过又怎样呢?
1. 蝙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长寿和神秘的象征,古人认为蝙蝠由老鼠变化而来,具有避邪的寓意。
2.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品以平易通俗、富含哲理著称,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3. 这首诗属于七言绝句,是唐代常见的诗歌体裁,每首四句,每句七字,讲究平仄和押韵,常用于表达简洁而深刻的思想。
4. 《山中五绝句》是白居易的一组山水诗,共五首,通过山林意象探讨隐逸生活,反映其晚年的佛道思想。
这首诗通过蝙蝠的意象,深入探讨了人生选择的问题。前两句“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避网罗”描述了蝙蝠如何通过隐藏来避免危险,这象征着人类避世保身的智慧。后两句“远害全身诚得计,一生幽暗又如何”则转向批判,诗人以反问句式质疑这种幽暗生活的价值,暗示虽然避害是明智的,但一生生活在黑暗中并非理想的人生状态。整体上,诗作反映了白居易晚年的矛盾心理:既向往隐逸,又追求生活的光明意义。在教育上,这首诗鼓励读者思考平衡避害与追求光明的重要性,具有深刻的哲理启示。
这首诗以蝙蝠为喻,运用简洁的七言绝句形式,通过“千年鼠化白蝙蝠”的传说,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深的意境。前两句描写蝙蝠避世藏身的行为,后两句转而反思这种生活的意义。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意象与人生哲理结合,讽刺了那些只为避害而选择幽暗生活的人,暗示这种选择虽然安全,却可能失去人生的光明和活力。整体上,诗风平易近人,却富含深意,体现了白居易晚年诗歌的哲理性和批判性。
这首诗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山中五绝句》系列,创作于其晚年退居山林时期。白居易在官场失意后,倾向于佛道思想,追求闲适隐逸的生活。诗中通过蝙蝠的意象,反映了他对避世生活的思考,既肯定其保全自身的智慧,又质疑其幽暗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