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杂英歇,夏初芳草深。
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绿蘋散还合,赪鲤跳复沈。
新叶有佳色,残莺犹好音。
依然谢家物,池酌对风琴。
惭无康乐作,秉笔思沈吟。
境胜才思劣,诗成不称心。
春日已尽百花凋零,夏初时节芳草茂盛。 和风从南方徐徐吹来,轻拂我池边的树林。 浮萍散开又聚拢,红鲤跃起又沉入水中。 新生的树叶色泽鲜亮,残留的黄莺啼声依然动听。 此处景致宛如谢灵运笔下的风物,我对着池水抚琴独酌。 惭愧不能像谢康乐那样写出佳作,提笔沉思却难成诗行。 风景虽美才思却拙,诗成之后仍觉不满意。
诗中“散还合”“跳复沈”运用叠词手法,增强画面动态感;“惭无康乐作”以典明志,展现文人雅趣。尾联“境胜才思劣”形成反差,实则暗含“诗穷而后工”的创作观,体现白居易平实中见深意的诗风。
全诗以细腻笔触勾勒初夏生机:芳草、南风、浮萍、游鱼、新叶、莺啼,动静相宜。后四句转入抒情,通过“谢家物”“康乐作”的典故,暗含对谢灵运山水诗风的追慕,而“才思劣”“不称心”则体现诗人自谦与艺术追求。语言清新自然,意境闲适恬淡。
此诗作于白居易晚年闲居洛阳时,描绘初夏南池的静谧景致。诗人以谢灵运自比,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创作才思不逮的谦逊,反映其淡泊自适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