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自题,戏招宿客

白居易 〔唐朝〕

水畔竹林边,闲居二十年。

健常携酒出,病即掩门眠。

解绶收朝佩,褰裳出野船。

屏除身外物,摆落世间缘。

报曙窗何早,知秋簟最先。

微风深树里,斜日小楼前。

渠口添新石,篱根写乱泉。

欲招同宿客,谁解爱潺湲。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在水边竹林旁,我悠闲居住了二十年。

身体强健时常常带着酒外出,生病时就关起门来睡觉。

解下官印收起朝廷的佩饰,撩起衣裳登上野外的小船。

摒弃自身之外的俗物,摆脱世间的情缘。

报晓的窗户为何亮得这么早,感知秋天到来竹席是最先的。

微风在深树中吹拂,夕阳斜照在小楼前。

在渠口添加新的石头,在篱根处引来错乱的泉水。

想要招徕一同住宿的客人,谁能懂得喜爱这潺潺的流水声呢。

1.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以通俗易懂、平实自然著称,这首诗体现了他这一典型风格。

2. 诗中运用了多种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的描写,属于白描手法,寥寥几笔便勾勒出鲜明的画面。

3. “解绶”是古代官员辞官的常见表述,反映了古代官场的相关制度和文化。

4. 诗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微风、斜日、泉水等,营造出宁静清幽的意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亲近与热爱。

  • 闲居:悠闲地居住,指退隐后的生活。
  • 戏招宿客:开玩笑地邀请客人来住宿。
  • :身体强健的时候。
  • 掩门眠:关起门睡觉。
  • 解绶:解下印绶,指辞去官职。绶,系印的丝带。
  • 朝佩:朝廷官员的佩饰。
  • 褰裳:撩起衣裳。
  • 野船:野外的小船。
  • 屏除:摒弃,除去。
  • 身外物:指个人身体以外的事物,多为名利等。
  • 摆落:摆脱。
  • 世间缘:人世间的情缘、关系。
  • 报曙:报告天亮。
  • :竹席。
  • 渠口:水渠的入口。
  • 篱根:篱笆的根部。
  • 写乱泉:引来杂乱的泉水。写,这里指引水。
  • 潺湲:水流缓慢的样子,也指流水声。

《闲居自题,戏招宿客》是白居易闲居生活的生动写照。我们先从整体上把握,这首诗围绕诗人的闲居生活展开,从居住环境、日常活动到内心追求,层层递进地展现了他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首联交代了闲居的地点和时长,让我们对诗人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颔联和颈联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如健康时携酒出游、生病时闭门休息,以及辞官后的行为,展现了他摆脱官场束缚后的自在。“屏除身外物,摆落世间缘”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体现了他对世俗的超脱。

颈联和尾联则将目光转向自然景物,微风、斜日、新石、乱泉,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也衬托出诗人平和的心境。最后一句的问句,既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也引发我们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之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白居易在闲居生活中所追求的那份宁静与自在,也让我们体会到他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热爱。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如同家常话语,却生动地勾勒出诗人闲居生活的画面。开篇“水畔竹林边,闲居二十年”点明居住环境和时长,奠定了闲适的基调。中间几句通过描写日常起居、辞官后的状态以及周围的景物,如“健常携酒出,病即掩门眠”“微风深树里,斜日小楼前”,展现了诗人随遇而安、悠然自得的心境。

诗中“屏除身外物,摆落世间缘”直接抒发了诗人摒弃世俗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怀。结尾“欲招同宿客,谁解爱潺湲”以问句作结,既表达了希望有知音共赏这自然之美的愿望,又暗含了对世人多追逐世俗繁华而忽略自然之趣的感慨,余味悠长。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晚年退居洛阳,过着闲适的生活。这首诗当作于他闲居期间,此时他已远离官场的纷扰,专注于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在。诗中描绘了他二十年闲居的日常情景,体现了他对这种超然物外生活的满足,也流露出对能与自己共赏这份闲逸的知己的期盼。

作者信息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古诗数量:3471名句数量:1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