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华春意尚迟回,赖有东风昼夜催。
寒缒柳腰收未得, 暖熏花口噤初开。
欲披云雾联襟去,先喜琼琚入袖来。
久病长斋诗老退,争禁年少洛阳才。
物华春意尚迟回,赖有东风昼夜催。
寒缒柳腰收未得, 暖熏花口噤初开。
欲披云雾联襟去,先喜琼琚入袖来。
久病长斋诗老退,争禁年少洛阳才。
自然界的美好景色和春天的气息还迟迟没有到来,幸亏有东风日夜不停地吹拂催促。
寒冷中,柳枝像纤细的腰肢般蜷缩着还未舒展,温暖的气息熏陶下,花儿的花苞刚刚开始绽放。
想要拨开云雾与你携手同游,先欣喜地收到了你如同美玉般珍贵的诗篇。
我长期患病又坚持素食,在诗歌创作上已经衰退,怎能承受你这位洛阳年少才子的佳作呢。
1. 酬答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题材,指诗人对他人赠诗的回应,往往表达感谢、思念、唱和等情感,此诗即为典型的酬答诗。
2. 拟人手法:诗中“柳腰”“花口噤”等表述,将景物人格化,使描写更生动形象,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3. 白居易诗歌风格:白居易的诗歌多通俗易懂,注重反映现实和表达真挚情感,此诗语言朴实,情感真切,体现了他的创作风格。
4. 早春意象:诗中“东风”“柳”“花”等都是早春常见的意象,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绘,营造出早春的氛围。
5. 古代文人交往:从诗中可以看出古代文人之间通过赠诗、酬诗进行交流的方式,是当时文人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先来整体了解这首诗,它是白居易回应友人早春赠诗的作品。首先看题目“酬南洛阳早春见赠”,就明确了这是一首酬答诗,是写给洛阳友人的,且与早春相关。
再看诗句内容,前两联着重描绘早春景色。“物华春意尚迟回,赖有东风昼夜催”告诉我们,早春时春天的气息还不浓厚,是东风在不断催促着春天的到来。“寒缒柳腰收未得,暖熏花口噤初开”则细致地刻画了柳树和花朵在早春的状态,柳树还未舒展,花儿刚刚开始绽放,让我们仿佛能看到那早春特有的娇羞景象。
后两联转向表达对友人的情感。“欲披云雾联襟去,先喜琼琚入袖来”表达了白居易想和友人相见的迫切以及收到友人赠诗的喜悦,把友人的诗比作美玉,可见他对友人诗作的欣赏。最后“久病长斋诗老退,争禁年少洛阳才”,白居易很谦虚地说自己因为身体和状态的原因,在诗歌创作上已经不如从前,难以承受友人这样的年轻才俊的佳作,既表达了自谦,也赞美了友人。
整首诗用词平实,但情感真挚,把早春的景和对友人的情结合得很好,让我们感受到了白居易诗歌的独特魅力,也了解了古代文人之间通过诗歌交往的友好氛围。
此诗开篇紧扣“早春”主题,“物华春意尚迟回,赖有东风昼夜催”,写春意虽迟但有东风催促,既点出时节特点,又赋予东风以生命力,为全诗奠定了清新明快的基调。
颔联“寒缒柳腰收未得,暖熏花口噤初开”是描写早春景色的妙笔,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柳枝比作蜷缩的腰肢,将初开的花苞比作刚刚张开的嘴,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早春时节柳树未舒、花朵初绽的娇羞姿态,“寒”与“暖”的对比,更凸显了早春天气的特点。
颈联“欲披云雾联襟去,先喜琼琚入袖来”转写对友人的情感,表达了想与友人相见携手同游的愿望,以及收到友人赠诗的欣喜之情,以“琼琚”喻诗,足见对友人诗作的珍视。
尾联“久病长斋诗老退,争禁年少洛阳才”则以自谦作结,既写出了自己的身体和创作状况,又反衬出友人的年轻有才,显得谦逊得体,情感真挚。
全诗情景交融,语言朴实自然却不失生动,将早春之景与人际之情巧妙结合,体现了白居易诗歌通俗易懂、情感真挚的特点。
这首诗是白居易为酬答洛阳友人早春时节的赠诗而作。从诗中“久病长斋诗老退”可以看出,当时白居易可能正处于身体欠佳、创作状态有所衰退的时期。早春时节,万物复苏,友人寄来充满春意的诗作,白居易便以此诗回应,既描绘了早春景象,也表达了对友人赠诗的欣喜与自谦之情。白居易一生与许多文人雅士有交往唱和,这类酬答诗在他的作品中较为常见,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的交流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