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道场独坐
道场独坐
白居易 〔唐朝〕
整顿衣巾拂净床,一瓶秋水一炉香。
不论烦恼先须去,直到菩提亦拟忘。
朝谒久停收剑珮,宴游渐罢废壶觞。
世间无用残年处,只合逍遥坐道场。
写水
古诗译文
整理好衣巾拂净床榻,一瓶清水一炉香。不管烦恼先要除去,直到菩提也打算忘记。朝见久已停止收起剑珮,宴游渐渐罢休废弃酒器。世间无用晚年之处,只应逍遥坐在道场。
展开
知识点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诗歌以平易近人、反映社会现实著称。佛教在唐代广泛传播,菩提、道场等术语常见于诗中。这首诗体现了唐代文人的佛教信仰和晚年生活态度。
展开
古诗注解
道场
: 佛教修行或举办法事的场所。
菩提
: 佛教术语,意为觉悟或智慧,指超脱烦恼的境界。
朝谒
: 指上朝拜见君主,这里表示官场活动。
剑珮
: 官员佩戴的剑和玉珮,象征官职和权力。
壶觞
: 酒器和酒杯,代指宴饮娱乐。
残年
: 晚年,衰老的岁月。
逍遥
: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
展开
讲解
这首诗是白居易晚年的作品,通过描述在道场独坐的情景,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佛教修行的追求。首句“整顿衣巾拂净床”象征整理身心,准备修行;“一瓶秋水一炉香”代表简朴的修行环境。后续诗句中,“不论烦恼先须去”到“直到菩提亦拟忘”体现了佛教的超脱思想,即连追求菩提的境界也打算忘记,以达到无执着的状态。“朝谒久停”和“宴游渐罢”表示诗人已退出官场和娱乐活动,最后两句“世间无用残年处,只合逍遥坐道场”总结出晚年应在道场中逍遥度日,远离尘世纷扰。整首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反映了白居易晚年的生活哲学和佛教情怀。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道场独坐的场景,通过“一瓶秋水一炉香”等意象,营造出清净超脱的氛围。诗中表达了诗人决心抛弃烦恼、忘却菩提的佛教理念,以及停止官场活动和宴游的世俗生活,最终在逍遥中度过残年。整体上,诗风平淡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白居易晚年对生命和修行的深刻感悟。
展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因官场失意和年龄增长,逐渐淡出政治生活,笃信佛教,追求精神上的宁静。诗中反映了他对世俗烦恼的超脱和对修行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晚年的心境和佛教思想的影响。
展开
作者信息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古诗数量:
3471
名句数量:
12158
作者其他古诗
1
琵琶行并序
1.8万阅读
2
五凤楼晚望
1.4万阅读
3
醉中对红叶
1.2万阅读
4
樟亭双樱树
1.1万阅读
5
游悟真寺诗
1.1万阅读
6
微雨夜行
1.1万阅读
7
采莲曲
1.1万阅读
8
醉歌
1.1万阅读
9
秋池
1.1万阅读
10
放言五首
1.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