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草岸西东,酒旗摇水风。
楼台在花杪,鸥鹭下烟中。
翠幄晴相接,芳洲夜暂空。
何人赏秋景,兴与此时同。
细草岸西东,酒旗摇水风。
楼台在花杪,鸥鹭下烟中。
翠幄晴相接,芳洲夜暂空。
何人赏秋景,兴与此时同。
岸边的细草东西蔓延,酒旗在水边的风中摇曳。
楼阁亭台矗立在繁花盛开的树梢之间,鸥鸟白鹭飞落在烟雾之中。
翠绿的帐幕在晴朗的天空下相互连接,芬芳的水洲在夜晚暂时显得空旷。
有谁在欣赏这秋日的美景,兴致和此时的我相同呢?
1.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其诗歌风格通俗易懂,题材广泛。
2. 曲江在唐代是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许多文人都曾在此留下诗篇,成为唐诗中常见的意象。
3. 律诗通常讲究对仗,此诗为五言律诗,颔联“楼台在花杪,鸥鹭下烟中”和颈联“翠幄晴相接,芳洲夜暂空”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的特点。
4. 诗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如“细草”“酒旗”“楼台”“鸥鹭”等,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构建出了生动的画面。
我们先来整体感受这首诗,它为我们展现了曲江秋日的迷人风光。开篇两句,“细草岸西东,酒旗摇水风”,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岸边蔓延的细草和在风中轻轻摇曳的酒旗,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了曲江边的场景中。
接着看“楼台在花杪,鸥鹭下烟中”,这里的“花杪”指的是花的顶端,楼台建在这样的地方,给人一种仙境般的感觉,而鸥鹭在烟雾中落下,更增添了几分灵动和朦胧之美。这两句通过对高处和远处景物的描写,让画面更加丰富。
再看“翠幄晴相接,芳洲夜暂空”,“翠幄”形容茂密的树叶像绿色的帐幕一样,在晴天里连接在一起,非常壮观;而夜晚的芳洲虽然暂时空旷,但这种空旷也有它独特的意境,让我们感受到了曲江白天和夜晚不同的美。
最后“何人赏秋景,兴与此时同”,这是诗人发出的感慨,他在欣赏这美丽的秋景时,不禁想知道有没有人和他一样有相同的兴致,这种情感很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因为我们在欣赏美景时,也常常希望能有知音相伴。
总的来说,这首诗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曲江秋日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喜爱和对知音的期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这首诗描绘了曲江秋日的美丽景色,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首联“细草岸西东,酒旗摇水风”从岸边的细草和水边摇曳的酒旗写起,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颔联“楼台在花杪,鸥鹭下烟中”将视角转向高处和远处,楼台仿佛坐落在花的顶端,鸥鹭在烟雾中落下,画面富有层次感和朦胧美。颈联“翠幄晴相接,芳洲夜暂空”分别描写了晴天和夜晚的景象,翠绿的树叶连成一片,夜晚的芳洲虽显空旷却别有一番韵味。尾联“何人赏秋景,兴与此时同”以问句结尾,既表达了对秋景的喜爱,又流露出希望有知音共赏美景的期盼,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厚。整首诗情景交融,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完美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很多诗作都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个人心境。曲江是唐代长安的著名风景区,文人雅士常在此游赏赋诗。此诗可能是白居易在秋日游览曲江时,见眼前美景有感而发所作,通过描绘曲江的秋日风光,抒发自己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以及寻觅知音共赏美景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