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制段太尉碑

未知 〔唐朝〕

葬仪从俭礼,刊石荷尧君。

露迹垂繁字,天哀洒丽文。

诏深荣嗣子,海变记孤坟。

宝思皆涵象,皇心永念勋。

雅词黄绢妙,渥泽紫泥分。

青史应同久,芳名万古闻。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安葬的仪式遵循节俭的礼仪,镌刻石碑承蒙圣明君主的恩宠。

碑石上显露的痕迹承载着繁多的文字,上天也哀伤地洒下华美的文辞。

诏书深深彰显着对后代子嗣的荣耀,即便沧海桑田也要记录下这孤坟。

珍贵的情思都蕴含着天地万物的景象,皇上的心中永远挂念着(段太尉的)功勋。

雅丽的文辞如黄绢般精妙,优厚的恩泽通过紫泥封印的诏书传达。

这段历史应该会和青史一样长久流传,(段太尉的)美名万古都能被人听闻。

1. 段太尉:即段秀实,唐代中期著名将领、政治家,以忠勇正直闻名,因反对叛乱而牺牲,被追赠太尉。

2. 御制诗:指由皇帝创作的诗歌,通常用于特定的场合,如祭祀、表彰功臣等,具有特殊的政治和文化意义。

3. 青史:古代以竹简记事,竹简经过处理后呈青色,故以“青史”代指史书,常用“名留青史”表示功业或名声被载入史书,流传后世。

4. 紫泥:古代用来封印诏书的紫色泥土,后常以“紫泥”代指诏书,如诗中“渥泽紫泥分”即指通过诏书传达的优厚恩泽。

5. 黄绢幼妇:是东汉蔡邕对《曹娥碑》碑文的赞语,“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后用来称赞文辞精妙,诗中“雅词黄绢妙”即用此典故。

  • 御制:皇帝所作。
  • 段太尉:指段秀实,唐代中期名臣,曾任太尉等职,以刚正不阿、忠勇爱国著称。
  • 葬仪从俭礼:安葬的仪式遵循节俭的礼仪。从,遵循。
  • 刊石:刻石,指镌刻石碑。
  • 荷尧君:承蒙圣明君主的恩宠。荷,承受、承蒙;尧君,指贤明的君主,这里代指当时的皇帝。
  • 露迹:指碑石上显露的刻痕、字迹。
  • 垂繁字:承载着繁多的文字。垂,留存、承载。
  • 天哀:上天哀伤,这里也暗指皇帝的哀思。
  • 洒丽文:降下华美的文辞,指碑文的美好。
  • 诏深荣嗣子:诏书深深地使后代子嗣感到荣耀。诏,皇帝的命令;荣,使……荣耀;嗣子,后代子孙。
  • 海变:沧海桑田的变化,指时间久远、世事变迁。
  • 记孤坟:记录下这孤独的坟墓。
  • 宝思:珍贵的情思,这里可能指皇帝对段太尉的思念与赞誉之情。
  • 涵象:包含着天地万物的景象,形容情思的深远广阔。
  • 皇心:皇上的心意。
  • 念勋:挂念功勋。
  • 雅词:雅丽的文辞,指碑文。
  • 黄绢妙:如同黄绢般精妙,“黄绢幼妇”是古代对绝妙文辞的赞语,这里借此形容文辞优美。
  • 渥泽:优厚的恩泽。
  • 紫泥分:用紫泥封印的诏书所传达的,古代皇帝的诏书常用紫泥封印。
  • 青史:史书,古代在竹简上记事,竹简呈青色,故称青史。
  • 芳名:美好的名声。

《御制段太尉碑》是一首由皇帝创作,用于镌刻在段太尉墓碑上的诗歌,承载着对段太尉的深切缅怀与高度赞誉。

首先,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开篇点明了段太尉的安葬遵循俭礼,以及立碑是承蒙君主的恩宠,这既体现了段太尉的个人品德,也显示了朝廷对他的重视。接着,通过对碑文字迹和碑文内容的描述,用“天哀洒丽文”这样的表述,将皇帝的哀思融入其中,使得对段太尉的赞颂更具感染力。

然后,诗中提到诏书让段太尉的后代荣耀,即便沧海桑田也要记录他的坟墓,这体现了朝廷对功臣的铭记,不仅是对段太尉个人的肯定,也是对其家族的褒奖。而“皇心永念勋”直接表达了皇帝对段太尉功勋的长久挂念,进一步凸显了段太尉的重要地位。

再者,从艺术手法上,诗歌运用了典故,如“黄绢妙”,使对碑文的赞美更具文化底蕴;同时,对仗工整,语言庄重,符合御制诗的风格特点,也与纪念忠臣的庄重场合相契合。

最后,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段太尉个人的纪念,更有着深远的意义。它向世人传递了朝廷对忠义之士的尊崇,弘扬了忠义精神,对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让我们得以了解唐代对功臣的态度和当时的社会价值观。

这首诗作为御制碑文,语言庄重典雅,情感真挚深沉,既体现了对段太尉的高度肯定,也蕴含着皇帝的追思与褒奖。

首联“葬仪从俭礼,刊石荷尧君”,从安葬仪式的节俭和立碑的缘由写起,既赞扬了段太尉生前的简朴之风,也点出立碑是承蒙君主的恩宠,奠定了全诗崇敬的基调。

颔联“露迹垂繁字,天哀洒丽文”,描绘石碑上的文字,将碑文的美好归功于“天哀”,既写出了碑文的精妙,又暗合了皇帝对段太尉的哀思,富有浪漫色彩。

颈联“诏深荣嗣子,海变记孤坟”,从对段太尉后代的荣耀和对其坟墓的记载两方面,体现出朝廷对段太尉功绩的铭记,即便世事变迁也不会遗忘,情感厚重。

尾联“青史应同久,芳名万古闻”,以对段太尉美名流传千古的期许作结,升华了主题,不仅是对段太尉个人的赞誉,更强调了忠义精神的永恒价值。

全诗对仗工整,用词考究,将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充分展现了对段太尉的缅怀与赞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此诗为《御制段太尉碑》,从标题可知是皇帝为段太尉所立石碑上的诗作。段太尉即段秀实,他在唐代中期有着重要影响,曾平定叛乱,忠于职守,最终因反对朱泚叛乱而被害,其忠勇事迹为世人所敬仰。皇帝为其立碑并御制此诗,一方面是为了表彰段秀实的功勋,彰显其忠义精神;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向朝野传递对忠臣义士的尊崇,弘扬忠义之道,以巩固统治秩序。诗作中体现出对段太尉的深切缅怀和高度赞誉,也反映了当时朝廷对功臣的态度。

作者信息
未知

未知

古诗数量:4870名句数量:9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