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西草堂

牟融 〔唐朝〕

萝径萧然曲业存,闲云流水四无邻。

身留白屋潜踪迹, 门□□吟学隐沦。

吟对琴尊江上月,笑看花木镜中春。

遗书自有亲□处,何必驱驰扰世尘。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长满藤萝的小路寂静清幽,曲折的屋舍依然存在,闲云与流水环绕,四周没有邻居。

身居简陋的白屋中隐藏行迹,在门前(此处缺字,推测为相关场景)吟咏,学着隐居避世之人。

对着江上的明月吟诵,身旁放着琴与酒器;微笑着观赏花木,如同在镜中欣赏春天的美景。

遗留的书籍自然有亲近(此处缺字,推测为相关对象)之处,何必为了世俗之事奔波忙碌,扰乱世间的尘埃。

1. 唐代隐逸文化:唐代不少文人有过隐居经历,或为躲避战乱,或为修身养性,或为等待机遇,隐逸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许多诗作都反映了这种隐逸情怀。

2. 古诗意象:诗中“萝径”“闲云”“流水”“白屋”“江月”“琴尊”等都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常用来营造清幽、闲适的意境,象征隐逸生活。

3. 律诗特点:此诗为律诗,讲究对仗和押韵(尽管部分字词缺失,但整体结构符合律诗特征),颔联和颈联通常要求对仗,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4. 牟融诗作风格:牟融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隐逸闲适之情,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恬淡,此诗是其风格的典型体现。

  • 萝径:长满藤萝的小路。
  • 萧然:寂静清幽的样子。
  • 曲业:曲折的屋舍,此处指水西草堂。
  • 四无邻:四周没有邻居,形容环境偏僻幽静。
  • 白屋:简陋的屋子,古代平民或隐士所居。
  • 潜踪迹:隐藏行迹,有隐居之意。
  • 隐沦:隐居的人。
  • 琴尊:琴和酒器,代指文人雅士的闲适生活。
  • 镜中春:形容花木美景如同在镜中一般,亦指春日美景虚幻短暂。
  • 遗书:遗留下来的书籍。
  • 驱驰:奔波忙碌。
  • 世尘:世间的尘埃,代指世俗事务。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牟融的《水西草堂》。首先,我们看到这首诗的题目是“水西草堂”,从题目就可以知道,这首诗是围绕着一个叫“水西草堂”的地方展开的。

我们先通读一遍古诗,感受一下它的整体氛围。诗的开头就为我们描绘了水西草堂周围的环境,“萝径萧然曲业存,闲云流水四无邻”,这里的“萧然”和“四无邻”告诉我们,这个地方非常安静,没有邻居,只有藤萝、闲云、流水,是不是很有画面感呢?

接着看,“身留白屋潜踪迹,门□□吟学隐沦”,这里告诉我们诗人住在简陋的白屋里,隐藏自己的行迹,还学着隐居的人吟诵,这说明诗人过着一种隐居的生活。大家想一想,诗人为什么要过这样的生活呢?

再看颈联“吟对琴尊江上月,笑看花木镜中春”,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在隐居时的生活场景,对着江月吟诵,看着美丽的花木,多悠闲啊!这体现了诗人在这种生活中的快乐。

最后“遗书自有亲□处,何必驱驰扰世尘”,这是诗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他觉得从书中就能得到乐趣,没必要去为世俗的事情奔波。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隐居生活的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水西草堂的环境和诗人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体会诗中的意境,以及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同时,诗中的一些意象和律诗的特点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这首诗描绘了水西草堂清幽宁静的环境和诗人闲适的隐居生活,充满了恬淡超然的意境。

首联“萝径萧然曲业存,闲云流水四无邻”,以“萝径”“闲云流水”等意象勾勒出草堂四周寂静清幽、远离尘嚣的环境,“四无邻”更突出了其偏僻,为下文写隐居生活做了铺垫。

颔联“身留白屋潜踪迹,门□□吟学隐沦”,直接点出诗人隐居的状态,身居白屋,隐藏行迹,效仿隐者吟咏,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主动追求。

颈联“吟对琴尊江上月,笑看花木镜中春”,描绘了诗人的闲适生活场景,对着江月吟诵,伴着琴酒,观赏花木春景,画面优美,充满情趣,体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尾联“遗书自有亲□处,何必驱驰扰世尘”,卒章显志,表明诗人从书籍中获得慰藉与乐趣,不愿为世俗之事奔波,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世俗纷扰的不屑。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幽,通过对环境和生活场景的描写,将诗人的隐逸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牟融是唐代诗人,其诗作多表现隐逸闲适之情。《水西草堂》从内容来看,当是诗人隐居于水西草堂时所作。当时社会可能存在一定的动荡或官场的纷扰,诗人选择远离尘嚣,寄情于山水之间,在简陋的屋舍中过着宁静的隐居生活,此诗便是对这种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作者信息
牟融

牟融[公元?-79年3月26日]字子优,北海安丘人,生年未详,卒约汉章帝建初四年二月庚寅(初五)日(79年3月26日)。少博学,以《大夏侯尚书》教授门徒数百人。以司空举为茂才,为丰令,视事三年,县无狱讼。明帝朝,累官至司空。举动方重,甚得大臣节。进太尉,卒,章帝亲临其丧。牟的著作有《牟子》二卷(《隋书经籍志》)传于世。

古诗数量:64名句数量: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