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杨处厚

牟融 〔唐朝〕

十年学道苦劳神,赢得尊前一病身。

天上故人皆自贵, 山中明月独相亲。

客心淡泊偏宜静,吾道从容不厌贫。

几度临风一回首,笑看华发及时新。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十年潜心研习道法,劳神费力,到头来只落得在酒樽前一身病痛。

天上的故交旧友个个身居高位、身价尊贵,只有山中的明月独自与我亲近相伴。

客居他乡的心境淡泊宁静,最适宜在清静中生活;我所遵循的道义从容自在,从不嫌弃生活的清贫。

多次迎着微风回头眺望,坦然笑着看自己的白发随着时光更新生长。

1. 牟融:唐代诗人,其作品风格多清新自然,常表达隐逸思想和人生感悟。

2. 赠友诗:古代诗歌的一种题材,主要用于表达对友人的情谊、劝勉、思念或共同的人生感慨等。

3. 对比手法:诗中“天上故人皆自贵”与“山中明月独相亲”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诗人的情感倾向和价值追求。

4. 道家思想影响:诗中“学道”“淡泊”“从容”等词语体现了道家追求清静无为、淡泊名利的思想对诗人的影响。

  • 学道:研习道家学说或修行求道。
  • 劳神:耗费精神。
  • 尊前:酒樽之前,指饮酒的场合。
  • 故人:老朋友,旧相识。
  • 自贵:自身尊贵,指地位高。
  • 客心:在外漂泊之人的心境。
  • 淡泊:不追逐名利,心境平和。
  • 偏宜:特别适宜。
  • 吾道:我所信奉的道理或学说。
  • 从容:不慌不忙,镇定自在。
  • 不厌贫:不嫌弃贫穷。
  • 临风:迎着风。
  • 华发:白发。
  • 及时新:随着时间不断生出新的白发。

《赠杨处厚》是牟融写给友人杨处厚的一首诗,全诗围绕诗人自身的经历和心境展开。开篇先回顾十年学道的付出与所得,看似带着些许遗憾,实则为后文表达对当下生活态度的坚守做铺垫。

接着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在人情冷暖中的选择,不羡慕故人的显贵,反而与山中明月为伴,这既是对现实的一种超脱,也是对内心追求的坚守。中间两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生活态度,淡泊的心境、从容的道义观,让他能够安于清贫,不被外界纷扰所影响。

最后以“笑看华发”收尾,将岁月的痕迹转化为一种豁达的人生智慧。整首诗语言质朴平实,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感悟,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情,也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超脱的心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其中的人生哲理。

这首诗开篇“十年学道苦劳神,赢得尊前一病身”,以直白的语言道出十年学道的艰辛与结果的无奈,为全诗奠定了一种略带沧桑却又坦然的基调。

“天上故人皆自贵,山中明月独相亲”运用对比手法,将“天上故人”的显贵与“山中明月”的亲近相对照,凸显出诗人对世俗荣华的疏离和对自然清境的喜爱,寄寓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客心淡泊偏宜静,吾道从容不厌贫”直接抒发胸臆,表明自己淡泊的心境适合宁静的生活,所秉持的道义让自己能够从容面对清贫,展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

结尾“几度临风一回首,笑看华发及时新”以“笑看”二字收束,将对时光流逝、白发新生的感慨化为一种豁达洒脱的态度,升华了全诗的思想情感,体现出诗人历经世事沧桑后的从容与超脱。

牟融是唐代诗人,其诗作多表达隐逸闲适、淡泊名利的情怀。《赠杨处厚》是一首赠友诗,从诗中内容推测,杨处厚可能与诗人有着相似的人生境遇或精神追求。当时社会,不少文人在仕途与隐逸之间徘徊,牟融此诗或许是在与杨处厚交流人生感悟,抒发自己多年学道后的心境,以及对世事变迁、人情冷暖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淡泊宁静生活的坚守。

作者信息
牟融

牟融[公元?-79年3月26日]字子优,北海安丘人,生年未详,卒约汉章帝建初四年二月庚寅(初五)日(79年3月26日)。少博学,以《大夏侯尚书》教授门徒数百人。以司空举为茂才,为丰令,视事三年,县无狱讼。明帝朝,累官至司空。举动方重,甚得大臣节。进太尉,卒,章帝亲临其丧。牟的著作有《牟子》二卷(《隋书经籍志》)传于世。

古诗数量:64名句数量: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