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永平友人

牟融 〔唐朝〕

故人千里隔天涯,几度临风动远思。

贾谊上书曾伏阙, 仲舒陈策欲匡时。

高风落落谁同调,往事悠悠我独悲。

何日归来话畴昔,一樽重叙旧襟期。

朔风猎猎惨寒沙,关月寥寥咽暮笳。

放逐一心终去国, 驱驰千里未还家。

青蝇点玉原非病,沧海遗珠世所嗟。

直道未容淹屈久,暂劳踪迹寄天涯。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老朋友远隔千里,身处天涯海角,我多次迎着风涌起遥远的思念。

贾谊曾上书直言,伏在宫阙前陈说己见;董仲舒献上策论,想要匡正当时的时局。

高尚的品格磊落不凡,有谁能与之同道?往事悠远绵长,只有我独自悲叹。

什么时候你才能归来,共话往昔岁月,再举一杯酒,重新叙说旧日的情谊与抱负。

北风猎猎作响,卷起凄凉的寒沙;边关的月亮疏朗,暮时的胡笳声呜咽哀怨。

一心被放逐,终究离开了国都;奔波千里,却仍未能回到家中。

就像青蝇玷污美玉,本不是玉石的过错;沧海中遗失的珍珠,被世人所叹息。

正直之道不会容许贤才长久被埋没屈抑,暂且劳顿行踪,寄居在天涯海角。

1. 典故运用:诗中引用了贾谊和董仲舒的典故,贾谊是西汉政论家,曾多次上书汉文帝,提出改革主张;董仲舒是西汉思想家,向汉武帝提出“天人三策”,对汉代儒学发展影响深远。引用典故可以丰富诗歌内涵,增强表达效果。

2. 意象选取:诗中选取了“朔风”“寒沙”“关月”“暮笳”等意象,这些意象多带有萧瑟、悲凉的色彩,常用于表现边塞的荒凉、游子的孤寂等情感。

3. 比喻手法:“青蝇点玉”“沧海遗珠”都是经典的比喻,“青蝇点玉”比喻小人诬陷好人,“沧海遗珠”比喻人才被埋没,使抽象的情感和道理更加生动形象。

4. 律诗特点:这首诗是律诗,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如“贾谊上书曾伏阙,仲舒陈策欲匡时”“高风落落谁同调,往事悠悠我独悲”等联,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的艺术特色。

  • 永平友人:指在永平(地名,具体所指待考)的朋友。
  • 故人:老朋友。
  • 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 临风:迎着风。
  • 远思:悠远的思念。
  • 贾谊: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曾多次上书陈述政事。
  • 伏阙:拜伏在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 仲舒:董仲舒,西汉思想家,曾向汉武帝献上“天人三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陈策:献上计策。
  • 匡时:匡正时局。
  • 高风:高尚的品格、风度。
  • 落落:形容性格孤高,与人不合群。
  • 同调:志同道合的人。
  • 悠悠:悠远绵长的样子。
  • 畴昔:往昔,从前。
  • 一樽:一杯酒。
  • 旧襟期:旧日的襟怀与期许,指往日的情谊和抱负。
  • 朔风:北风。
  • 猎猎:风声。
  • 惨寒沙:使寒沙显得凄凉。
  • 关月:边关的月亮。
  • 寥寥:稀疏,疏朗。
  • 咽暮笳:暮时的胡笳声呜咽。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其声悲凉。
  • 放逐:被流放。
  • 去国:离开国都。
  • 驱驰:奔波。
  • 青蝇点玉:比喻小人用谗言诬害好人。青蝇,比喻谗人;点,玷污。
  • 原非病:本来不是玉石的毛病。
  • 沧海遗珠: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
  • 世所嗟:被世人所叹息。
  • 直道:正直的道理、准则。
  • 淹屈:埋没,屈抑。
  • 暂劳踪迹:暂且劳顿行踪。
  • 寄天涯:寄居在天涯海角。

《寄永平友人》是唐代诗人牟融写给远方友人的一首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首诗。

首先,从情感表达来看,诗人开篇就点出与友人相隔千里,浓浓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这种思念不仅仅是对友人的牵挂,还夹杂着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何日归来话畴昔,一樽重叙旧襟期”这句诗,将这种期盼表现得十分真切,让我们感受到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其次,诗中融入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通过引用贾谊和董仲舒的典故,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可能也有着类似的理想抱负,却可能遭遇了不被重用的困境。“放逐一心终去国,驱驰千里未还家”直接描述了被流放、漂泊异乡的经历,充满了无奈与苦楚。而“青蝇点玉原非病,沧海遗珠世所嗟”则表达了对自身遭遇不公的愤懑,以及对人才被埋没现象的叹息。

再者,从艺术手法来看,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增强表达效果。典故的运用让诗歌更有文化底蕴,也让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而深刻;意象的选取营造出了凄凉的氛围,与诗人的情感相呼应;比喻的手法则让抽象的情感和道理变得具体可感。同时,作为一首律诗,其严谨的格律和工整的对仗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最后,尽管诗中充满了伤感和愤懑,但结尾“直道未容淹屈久,暂劳踪迹寄天涯”却透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信念,体现了诗人在困境中对正直之道的坚守和对未来的希望。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内涵丰富,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的思念和自身境遇的感慨,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

开篇“故人千里隔天涯,几度临风动远思”直接点出与友人相隔遥远,以及因风而起的思念之情,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接着引用贾谊和董仲舒的典故,既可能是赞美友人如古代贤臣般有匡时济世之志,也可能是诗人自比,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高风落落谁同调,往事悠悠我独悲”两句,感叹高尚品格者难寻同道,往事如烟,独自悲叹,情感真挚深沉。“何日归来话畴昔,一樽重叙旧襟期”则充满了对友人归来、共叙往昔的期盼,情意恳切。

下阕“朔风猎猎惨寒沙,关月寥寥咽暮笳”以萧瑟的边塞景象起笔,渲染出凄凉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漂泊异乡的孤寂。“放逐一心终去国,驱驰千里未还家”直抒胸臆,写出被流放离开国都、奔波千里却不能归家的苦楚。

“青蝇点玉原非病,沧海遗珠世所嗟”运用比喻,表达了对被小人诬陷、人才被埋没的愤懑与不平。最后“直道未容淹屈久,暂劳踪迹寄天涯”则展现出诗人对正直之道终将彰显、自身不会长久被埋没的信念,虽有暂时的困顿,却不失坚韧。

全诗情景交融,用典恰当,情感跌宕起伏,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更有对理想和品格的坚守,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牟融是唐代诗人,其生平事迹记载较少。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诗人可能是在与友人相隔千里、身处异乡的情况下所作。诗中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也流露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可能蕴含着诗人怀才不遇、仕途不顺的经历,借怀念友人抒发内心的复杂情感,同时也展现了对正直品格和理想抱负的坚守。

作者信息
牟融

牟融[公元?-79年3月26日]字子优,北海安丘人,生年未详,卒约汉章帝建初四年二月庚寅(初五)日(79年3月26日)。少博学,以《大夏侯尚书》教授门徒数百人。以司空举为茂才,为丰令,视事三年,县无狱讼。明帝朝,累官至司空。举动方重,甚得大臣节。进太尉,卒,章帝亲临其丧。牟的著作有《牟子》二卷(《隋书经籍志》)传于世。

古诗数量:64名句数量: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