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枝万枝占春开,彤霞著地红成堆。
一窖闲愁驱不去,殷勤对尔酌金杯。
老鸦拍翼盘空疾,准拟浮生如瞬息。
阿母蟠桃香未齐,汉皇骨葬秋山碧。
朝开暮落煎人老,无人为报东君道。
留取秾红伴醉吟,莫教少女来吹扫。
千枝万枝占春开,彤霞著地红成堆。
一窖闲愁驱不去,殷勤对尔酌金杯。
老鸦拍翼盘空疾,准拟浮生如瞬息。
阿母蟠桃香未齐,汉皇骨葬秋山碧。
朝开暮落煎人老,无人为报东君道。
留取秾红伴醉吟,莫教少女来吹扫。
千枝万枝的花儿占尽春光绽放,红色的云霞铺在地上像成堆的胭脂。
一腔闲愁驱赶不去,只能殷勤地对着花儿斟满金杯饮酒。
老鸦拍打着翅膀在天空中疾速盘旋,料想人生也如这瞬息万变的景象。
西王母的蟠桃香气尚未散尽,汉武帝的尸骨早已埋葬在秋山的苍碧之中。
花儿早晨开放傍晚凋零,像在催促人老去,却没有人能告诉春神这一切。
还是留下这浓艳的红花陪伴我醉酒吟诗吧,不要让少女们来把它们吹落扫去。
1. 张碧:唐代诗人,其诗歌风格多豪放洒脱,善于借景抒情,表达对人生、社会的感悟。
2. 借景抒情: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通过对花开花落、老鸦盘旋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3. 典故运用:诗中引用了西王母蟠桃和汉武帝的典故,西王母的蟠桃在神话中是长生的象征,汉武帝曾致力于追求长生不老,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增强了诗歌的内涵和感染力,突出了生命短暂的主题。
4. 意象:诗中的“花”“老鸦”“彤霞”等都是重要的意象,“花”象征着美好而短暂的事物,“老鸦”常与衰败、死亡相关联,烘托出时光流逝的氛围,“彤霞”则形容花的绚烂,与花的凋零形成对比。
《惜花三首》是唐代诗人张碧的作品,整首诗围绕“惜花”展开,却又不止于惜花。首先,我们看到诗人描绘了春天花儿盛开的壮丽景象,千枝万枝的花儿像红色云霞一样铺满大地,这是多么美的画面啊。但就在这美景之中,诗人却生出了闲愁,只能对着花儿饮酒,这其实是因为他看到了花的美丽,也预感到了花的凋零。
然后,诗人由老鸦在天空中快速盘旋,想到了人生就像这短暂的瞬间一样。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他还用到了两个典故,西王母的蟠桃虽然能让人长生,但汉武帝那么想长生,最后还是去世了,埋在了秋山之中。这就告诉我们,生命是很短暂的,就算再想留住,也挡不住时光的流逝。
花儿早晨开,傍晚就谢了,这就像在催促我们老去一样,可又没人能告诉春神,让花儿多开一会儿。所以诗人就想,还是把这美丽的红花留下来,陪着自己喝酒吟诗吧,别让少女们把它们扫走了。这里的“惜花”,其实是在珍惜美好的时光,珍惜眼前的美好事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写花的盛开与凋零,结合人生和典故,让我们感受到了时光易逝,要懂得珍惜当下的美好。
这首诗以“惜花”为核心,情感层层递进。开篇“千枝万枝占春开,彤霞著地红成堆”,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花儿盛开时的绚烂景象,千枝万枝的花儿绽放,如红色云霞铺满大地,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为后文的“惜”做铺垫。
接着“一窖闲愁驱不去,殷勤对尔酌金杯”,由花的盛景转入抒情,面对如此美景,却有满腔闲愁难以排遣,只能对着花儿举杯饮酒,将赏花与愁绪结合,初步流露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无奈。
“老鸦拍翼盘空疾,准拟浮生如瞬息”,以老鸦疾速盘旋的景象起兴,联想到人生如瞬息般短暂,由景及人,深化了时光易逝的感慨。“阿母蟠桃香未齐,汉皇骨葬秋山碧”,引用西王母蟠桃和汉武帝的典故,蟠桃象征长生,而追求长生的汉武帝最终仍化为一抔黄土,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不可逆转和时光的无情。
最后“朝开暮落煎人老,无人为报东君道。留取秾红伴醉吟,莫教少女来吹扫”,再次回到花的凋零,花儿朝开暮落,仿佛在催促人老去,却无人能向春神诉说这份不舍。于是诗人希望留住这浓艳的红花,陪伴自己醉酒吟诗,不让少女们将其吹落,将“惜花”之情推向高潮,也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挽留和对时光的眷恋。
张碧是唐代诗人,其诗作多抒发对人生、时光等的感慨。《惜花三首》从标题中的“惜花”二字可知,是借对花儿的怜惜来表达情感。唐代社会相对开放,文人多借自然景物抒发内心的情怀,花开花落常被用来象征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张碧此诗也不例外,通过描绘花的盛开与凋零,结合历史典故,表达对时光易逝、人生短促的感叹,这与唐代许多诗人感怀人生的创作倾向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