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花三首

张碧 〔唐朝〕

千枝万枝占春开,彤霞著地红成堆。

一窖闲愁驱不去,殷勤对尔酌金杯。

老鸦拍翼盘空疾,准拟浮生如瞬息。

阿母蟠桃香未齐,汉皇骨葬秋山碧。

朝开暮落煎人老,无人为报东君道。

留取秾红伴醉吟,莫教少女来吹扫。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千枝万枝的花儿占尽春光绽放,红色的云霞铺在地上像成堆的胭脂。

一腔闲愁驱赶不去,只能殷勤地对着花儿斟满金杯饮酒。

老鸦拍打着翅膀在天空中疾速盘旋,料想人生也如这瞬息万变的景象。

西王母的蟠桃香气尚未散尽,汉武帝的尸骨早已埋葬在秋山的苍碧之中。

花儿早晨开放傍晚凋零,像在催促人老去,却没有人能告诉春神这一切。

还是留下这浓艳的红花陪伴我醉酒吟诗吧,不要让少女们来把它们吹落扫去。

1. 张碧:唐代诗人,其诗歌风格多豪放洒脱,善于借景抒情,表达对人生、社会的感悟。

2. 借景抒情: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通过对花开花落、老鸦盘旋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3. 典故运用:诗中引用了西王母蟠桃和汉武帝的典故,西王母的蟠桃在神话中是长生的象征,汉武帝曾致力于追求长生不老,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增强了诗歌的内涵和感染力,突出了生命短暂的主题。

4. 意象:诗中的“花”“老鸦”“彤霞”等都是重要的意象,“花”象征着美好而短暂的事物,“老鸦”常与衰败、死亡相关联,烘托出时光流逝的氛围,“彤霞”则形容花的绚烂,与花的凋零形成对比。

  • 占春开:在春天绽放,占据春天的景致。
  • 彤霞:红色的云霞,此处形容盛开的红花。
  • 一窖闲愁:形容愁绪极多,像藏在窖里一样。
  • 驱不去:无法驱赶。
  • 殷勤:情意恳切。
  • :你,指花儿。
  • 酌金杯:用金杯饮酒。
  • 拍翼:拍打翅膀。
  • 盘空疾:在空中快速盘旋。
  • 准拟:料想,打算。
  • 浮生:指短暂虚幻的人生。
  •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 阿母:指西王母,传说中西王母有蟠桃,食之可长生。
  • 香未齐:香气还未消散。
  • 汉皇:指汉武帝,汉武帝曾追求长生不老。
  • 朝开暮落:早晨开放,傍晚凋谢,形容花儿花期短暂。
  • 煎人老:像煎熬一样使人衰老。
  • 东君:传说中的春神,掌管春天的神灵。
  • 秾红:指浓艳的红花。
  • 醉吟:醉酒后吟诗。
  • 少女:指少女们。
  • 吹扫:吹落扫去。

《惜花三首》是唐代诗人张碧的作品,整首诗围绕“惜花”展开,却又不止于惜花。首先,我们看到诗人描绘了春天花儿盛开的壮丽景象,千枝万枝的花儿像红色云霞一样铺满大地,这是多么美的画面啊。但就在这美景之中,诗人却生出了闲愁,只能对着花儿饮酒,这其实是因为他看到了花的美丽,也预感到了花的凋零。

然后,诗人由老鸦在天空中快速盘旋,想到了人生就像这短暂的瞬间一样。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他还用到了两个典故,西王母的蟠桃虽然能让人长生,但汉武帝那么想长生,最后还是去世了,埋在了秋山之中。这就告诉我们,生命是很短暂的,就算再想留住,也挡不住时光的流逝。

花儿早晨开,傍晚就谢了,这就像在催促我们老去一样,可又没人能告诉春神,让花儿多开一会儿。所以诗人就想,还是把这美丽的红花留下来,陪着自己喝酒吟诗吧,别让少女们把它们扫走了。这里的“惜花”,其实是在珍惜美好的时光,珍惜眼前的美好事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写花的盛开与凋零,结合人生和典故,让我们感受到了时光易逝,要懂得珍惜当下的美好。

这首诗以“惜花”为核心,情感层层递进。开篇“千枝万枝占春开,彤霞著地红成堆”,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花儿盛开时的绚烂景象,千枝万枝的花儿绽放,如红色云霞铺满大地,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为后文的“惜”做铺垫。

接着“一窖闲愁驱不去,殷勤对尔酌金杯”,由花的盛景转入抒情,面对如此美景,却有满腔闲愁难以排遣,只能对着花儿举杯饮酒,将赏花与愁绪结合,初步流露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无奈。

“老鸦拍翼盘空疾,准拟浮生如瞬息”,以老鸦疾速盘旋的景象起兴,联想到人生如瞬息般短暂,由景及人,深化了时光易逝的感慨。“阿母蟠桃香未齐,汉皇骨葬秋山碧”,引用西王母蟠桃和汉武帝的典故,蟠桃象征长生,而追求长生的汉武帝最终仍化为一抔黄土,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不可逆转和时光的无情。

最后“朝开暮落煎人老,无人为报东君道。留取秾红伴醉吟,莫教少女来吹扫”,再次回到花的凋零,花儿朝开暮落,仿佛在催促人老去,却无人能向春神诉说这份不舍。于是诗人希望留住这浓艳的红花,陪伴自己醉酒吟诗,不让少女们将其吹落,将“惜花”之情推向高潮,也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挽留和对时光的眷恋。

张碧是唐代诗人,其诗作多抒发对人生、时光等的感慨。《惜花三首》从标题中的“惜花”二字可知,是借对花儿的怜惜来表达情感。唐代社会相对开放,文人多借自然景物抒发内心的情怀,花开花落常被用来象征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张碧此诗也不例外,通过描绘花的盛开与凋零,结合历史典故,表达对时光易逝、人生短促的感叹,这与唐代许多诗人感怀人生的创作倾向相符。

作者信息
张碧

张碧,字太碧,唐末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屡举进士不第,寄情诗酒,慕李太白之高致,其诗风受李白、李贺、贯休影响较深。擅长古风,多抨击黑暗现实,同情人民疾苦,有《张碧歌诗集》一卷。其子张瀛,亦擅诗,事五代南汉,官至曹郎。旧说张碧为唐德宗贞元中人,孟郊推重其诗,当误。 参陈尚君《张碧生活时代考》(载《文学遗产》1992年第3期),另参《唐才子传校笺》第五册第223页。

古诗数量:17名句数量: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