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览古

徐凝 〔唐朝〕

金谷园中数尺土,问人知是绿珠台。

绿珠歌舞天下绝,唯与石家生祸胎。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金谷园中一堆数尺高的土丘,询问旁人方知是绿珠坠楼之处。
绿珠的歌舞技艺冠绝天下,却只因与石崇(石家)的关联而酿成祸端。

1. 绿珠典故:西晋绿珠坠楼保节,成为文学中"红颜祸水"的典型意象
2. 金谷园:古代著名园林,常与铜雀台并称,象征奢靡亡国
3. 咏史怀古诗特点:借古迹抒今情,多含讽喻劝诫之意

  • 金谷园:西晋富豪石崇的豪华别墅,位于洛阳西北。
  • 绿珠台:传说中绿珠坠楼的高台,绿珠是石崇宠妾,貌美善舞。
  • 石家:指石崇家族,西晋权贵,后因政治斗争被灭门。
  • 祸胎:灾祸的根源,此处暗指绿珠因美貌引发石崇之祸。

本诗以四步递进展开:
① 写景起兴(荒台遗迹)→ ② 典故点题(绿珠身份)→
③ 渲染烘托(歌舞绝技)→ ④ 议论点睛(祸患根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咏史诗"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分析"绿珠"意象的双重象征意义(美丽与灾祸)。

1. 对比手法:以"数尺土"的荒芜与昔日"天下绝"的歌舞形成强烈反差
2. 历史隐喻:表面写绿珠之祸,实则批判石崇炫富招致灭门之灾
3. 语言凝练:末句"唯与"二字尖锐点明祸患根源,体现讽喻力度

此诗作于唐代,借咏西晋石崇与绿珠的悲剧典故,讽刺权贵奢靡招祸。
徐凝通过金谷园遗址的荒凉景象,暗喻盛极必衰的历史规律,反映中唐社会对前朝兴亡的反思。

作者信息
徐凝

徐凝约公元八一三年、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字不详,睦州人。唐分水柏山(今桐庐县分水镇柏山村)人。与施肩吾同里,日共吟咏。初游长安,因不愿炫耀才华,没有拜谒诸显贵,竟不成名。南归前作诗辞别侍郎韩愈:“一生所遇惟元白,天下无人重布衣。欲别朱门泪先尽,白头游子白身归。”抨击了当时只重名望,不重真才实学的社会现象。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尝于杭州开元寺观牡丹,见徐凝题牡丹诗一首,大为赞赏,邀与同饮,尽醉而归。后与颇负诗名的张祜较量诗艺,祜自愧勿如,白居易判凝优胜题牡丹诗,为白居易所赏,元稹亦为奖掖,诗名遂振于元和间。至长安,不善干谒,仅游韩愈之门,竟不成名。将归,以诗辞韩愈,有“欲别朱门泪先尽,白头游子白身归”之句。唐元和中,举进士,官至金部侍郎。徐凝诗朴实无华,意境高远,笔墨流畅、自然。《题处州缙云鼎湖》:“黄帝旌旗去不回,空携片石碧崔嵬。有时风卷鼎湖浪,散作青天雨点来。”被奉为绝唱,后来竟无敢题者。徐凝的书法著称于时。据《宣和书谱》载:“徐凝,书有行法,其笔意自具儒家风范,非规规于书者。”其《黄鹤楼》、《荆巫梦思》两诗的墨宝,为宋代宫廷所收藏。

古诗数量:94名句数量: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