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萃和銮动,三条葆吹回。
相星环日道,苍马近龙媒。
咫尺天颜接,光华喜气来。
自惭衰且病,无以效涓埃。
七萃和銮动,三条葆吹回。
相星环日道,苍马近龙媒。
咫尺天颜接,光华喜气来。
自惭衰且病,无以效涓埃。
禁卫的骑兵队列伴随着銮铃声移动,三条道路上仪仗队的吹奏声返回。
宰相之星环绕着太阳运行的轨道,青色的马匹靠近了骏马。
距离君王的容颜近在咫尺,荣耀的光芒和喜悦的气息传来。
自己惭愧既衰老又多病,没有什么能贡献像细流尘埃般微小的力量。
1. 七萃:古代帝王的精锐骑兵部队,最早出自《穆天子传》,后在古诗词中常用来指代皇家禁卫。
2. 和銮:古代车马装饰的铃铛,其声响在古代有礼仪和警示的作用,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3. 相星:古代天文学中认为与宰相对应的星宿,体现了古人"天人感应"的思想,将朝廷官员与天上星宿相对应。
4. 郊坛: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场所,是皇家重要的祭祀建筑,祭祀活动是古代国家重要的礼仪之一。
5. 李德裕:唐代政治家、文学家,牛李党争中李党领袖,曾任宰相,在政治上有诸多举措,其诗文也颇有成就。
这首诗是李德裕在特定场合下创作的作品,记录了他与同僚受到皇帝召见的经历。首先,从诗的题目我们可以明确了解诗歌的创作缘由,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情感和内容。
在理解诗句时,需要结合注释把握一些特殊词语的含义,比如"七萃""葆吹""龙媒"等,这些词语都与古代的皇家仪仗、礼仪相关,体现了诗歌所描绘场景的皇家气派。
从情感表达来看,诗人先是描绘了盛大的场景,营造出庄重的氛围,然后表达了近距离接触帝王的荣幸与喜悦,最后以自谦收尾,情感层层递进,真挚而饱满。这种情感的表达既符合当时的礼仪规范,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
同时,通过这首诗我们也能了解到唐代的一些政治文化背景,如皇家祭祀活动、官员与帝王的关系等,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唐代社会。对于李德裕而言,这样的诗作不仅是情感的抒发,也从侧面反映了他在官场中的处境和心态。
诗歌开篇"七萃和銮动,三条葆吹回",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郊坛祭祀结束后返回时的盛大场景,通过"七萃""和銮""葆吹"等词语,展现出皇家仪仗的威严与庄重,营造出肃穆而又隆重的氛围。
"相星环日道,苍马近龙媒"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将中书二相公比作环绕日道的相星,既凸显了他们的地位尊贵,又暗示了他们与帝王的紧密关系;"苍马近龙媒"则进一步烘托出场景的不凡,马匹也非同寻常。
"咫尺天颜接,光华喜气来"写出了得以近距离接触帝王的荣幸,以及由此带来的荣耀和喜悦之感,情感真挚而直接。
最后"自惭衰且病,无以效涓埃"以自谦作结,表达了自己因衰老多病而无法为君主做出更多贡献的惭愧之情,体现出对君主的忠诚与恭敬。全诗语言典雅庄重,情感表达细腻,既描绘了皇家场景的盛大,又抒发了个人的感恩与自谦,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诗作。
这首诗是李德裕在唐朝时期创作的。从诗题来看,当时作者在郊坛祭祀结束后返回的途中,与中书二相公一同受到皇帝的慈爱召见,来到御马之前,作者内心充满感激,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当时的心情以及对君主的感恩与自谦之情。李德裕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经多朝,在政治上有重要影响,此诗可能创作于他任职期间参与郊坛祭祀等皇家活动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