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景持芳菊,凉天倚茂松。
名山何必去,此地有群峰。
在清朗的景色中手持着芬芳的菊花,在凉爽的天气里倚靠着茂盛的松树。
有名的山川何必非要前往,这个地方就有众多的山峰。
1. 作者李德裕,唐代重要政治人物,同时在文学上也有一定成就,其诗作风格多简洁明快,善于借景抒情。
2. 罗浮山,位于今广东惠州,是中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曾游历此地并留下诗篇。
3. 诗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4. 白描手法的运用,寥寥数笔便勾勒出鲜明的画面,使诗歌意境更加生动形象。
我们先来读一下这首《题罗浮石》,感受一下诗中的韵律和节奏。“清景持芳菊,凉天倚茂松”,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清朗的景色中,诗人手持菊花,在凉爽的天气里倚靠着松树,画面感很强,让我们仿佛能看到那样一幅宁静美好的场景。
接着看后两句“名山何必去,此地有群峰”,这里诗人由景生情,发出感慨。他觉得眼前的群峰景色已经十分优美,不必再去追寻那些有名的山川了。这既体现了罗浮山景色的迷人,也反映了诗人一种知足常乐、善于发现身边美好的心态。
从写作手法上看,诗人用简单的语言描绘出鲜明的景象,借景抒情,让我们在欣赏景色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他内心的情感。整体来说,这首诗短小精悍,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这首诗简洁明快,意境优美。前两句“清景持芳菊,凉天倚茂松”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清朗凉爽的画面,菊花芬芳,松树茂盛,营造出宁静惬意的氛围。后两句“名山何必去,此地有群峰”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满足,认为此地的群峰之景丝毫不逊色于那些有名的山川,体现出对当下处景致的珍视与赞美,也暗含着一种超然的心境。全诗语言质朴却意蕴深远,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带来的心灵慰藉。
李德裕是唐代政治家、文学家。罗浮山是岭南名山,自古闻名。此诗可能是李德裕在游览罗浮山,见到当地山石、菊花、松树等景色时有感而发所作,表达对罗浮山景色的赞美与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