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entuijian
奇山不入中原界,走入穷边才逞怪。
桂林天小青山大,山山都立青天外。
我来六月游栖霞,天风拂面吹霜花。
一轮白日忽不见,高空都被芙蓉遮。
山腰有洞五里许,秉火直入冲乌鸦。
怪石成形千百种,见人欲动争谽谺。
万古不知风云色,一群仙鼠依为家。
出穴登高望众山,茫茫云海坠眼前。
疑是盘古死后不肯化,头目手足骨节相钩连。
又疑女娲氏,一日七十有二变,青红隐现随云烟。
蚩尤喷妖雾,尸罗袒右肩,猛士植竿发,鬼母戏青莲。
我知混沌以前乾坤毁,水沙激荡风轮颠。
山川人物熔在一炉内,精灵腾踔有万千,彼此游戏相爱怜。
忽然刚风一吹化为石,清气既散浊气坚。
至今欲活不得,欲去不能,只得奇形诡状蹲人间。
不然造化纵有千手眼,亦难一一施雕镌。
而况唐突真宰岂无罪,何以耿耿群飞欲刺天,金台公子酌我酒,听我狂言呼否否。
更指奇峰印证之,出入白云乱招手。
几阵南风吹落日,骑马同归醉兀兀。
我本天涯万里人,愁心忽挂西斜月。
奇特的山峦不在中原地区出现,跑到偏远的地方才尽显奇形怪状。桂林天空狭小而青山巨大,每一座山都仿佛矗立在青天之外。我在六月来到栖霞寺游玩,山风拂面,像是吹着霜花。一轮白日忽然不见了,高空都被如芙蓉般的山峰遮住。山腰有个约五里深的洞穴,拿着火把径直进入,惊起了乌鸦。洞中的怪石呈现出千百种形状,见到人仿佛要动起来,争相张开大口。这些石头千万年来都不知风云变幻的景象,一群仙鼠把这里当作了家。出了洞穴登高眺望群山,茫茫云海坠落在眼前。怀疑是盘古死后不肯化作世间万物,他的头目手足骨节相互钩连。又怀疑是女娲一日有七十二变,青红颜色随着云烟时隐时现。像是蚩尤喷出妖雾,尸罗袒露右肩,猛士竖起竿子扬起头发,鬼母戏耍着青莲。我知道混沌之前乾坤毁坏,水沙激荡,风轮翻转。山川人物都熔铸在一个熔炉里,精灵们腾跃飞舞有万千之多,彼此嬉戏相爱怜。忽然刚风一吹就化作了石头,清气消散后浊气变得坚硬。至今想活过来却不能,想离去也不能,只得带着奇形怪状蹲在人间。不然的话,即使造化有千手千眼,也难以一一雕琢这些石头。更何况冒犯真宰难道没有罪过吗?为什么这些山峰耿耿于怀,群峰像是要直刺青天。金台公子给我斟酒,听我狂放的言论,直喊“否否”。还指着奇峰来印证我说的话,山峰在白云中时隐时现,仿佛在乱招手。几阵南风吹落了落日,我们骑马一同归来,醉意朦胧。我本是天涯万里漂泊之人,愁心忽然挂在了西斜的月亮上。
袁枚一生喜好游历,他在游览桂林栖霞寺时,被桂林独特的山水景观所震撼,从而创作了这首诗。桂林山水以其奇特的地貌和秀丽的风光闻名于世,诗人在亲身感受了这里的山水之美后,激发了创作灵感,用诗歌来描绘这壮美的景色和自己独特的感受。
这首诗是袁枚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诗的开篇就点明桂林山水的奇特,“奇山不入中原界,走入穷边才逞怪”,将桂林的山与中原的山进行对比,突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奇异的形态。接着,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栖霞寺的所见所闻,如“天风拂面吹霜花”“一轮白日忽不见,高空都被芙蓉遮”等诗句,生动地展现了山中的气候和景色变化。在描写山洞中的怪石时,诗人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将怪石比作各种神话人物和场景,使诗歌充满了奇幻色彩。“疑是盘古死后不肯化,头目手足骨节相钩连”“又疑女娲氏,一日七十有二变,青红隐现随云烟”等诗句,将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相结合,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世界中。诗的结尾,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愁绪,“我本天涯万里人,愁心忽挂西斜月”,使诗歌在豪放之余又增添了一份婉约和哀愁。
袁枚是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他倡导“性灵说”,主张诗歌应抒写性情、个性,反对当时的拟古和形式主义诗风。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多以描写自然景物、个人情感和生活琐事为主。桂林山水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而闻名于世。喀斯特地貌是由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其特点是奇峰林立、洞穴众多、地下河发育。在古代文学中,很多诗人都曾用诗歌来赞美桂林山水,如韩愈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等。
这首诗整体上是围绕桂林的山水展开的。诗人先通过对比突出桂林山的奇特,然后详细描写了自己在山中的游览经历,包括天气的变化、山洞中的景象等。在描写过程中,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想象,将自然景观赋予了神话色彩,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慨。从语言风格上看,这首诗豪放洒脱,用词大胆,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壮美的桂林山水画卷。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