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纥那曲》
分享数:130
朝代: 唐朝 | 作者:刘禹锡 | 类型:写人|

踏曲兴无穷,调同辞不同,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

拼音
[ [ táng cháo ] ] liú
xìng qióng , , diào tóng tóng , , yuàn láng qiān wàn shòu 寿 , , zhǎng zuò zhǔ rén wēng
纥那曲注音
  • [
    [
    táng
    cháo
    ]
    ]
    liú
  • xìng
    qióng
    ,
    ,
    diào
    tóng
    tóng
    ,
    ,
    yuàn
    láng
    qiān
    wàn
    shòu
    寿
    ,
    ,
    zhǎng
    zuò
    zhǔ
    rén
    wēng
纥那曲古诗译文

踏着曲子起舞兴致无穷,曲调相同但歌词各异。祝愿情郎能长命百岁,永远做爱情中的主宰者。

纥那曲古诗注解
  • 踏曲:指按一定的曲调唱歌跳舞。
  • :兴致,兴趣。
  • :曲调。
  • :歌词。
  • :对男子的称呼,这里指女子的心上人。
  • 主人翁:原指主人,这里有主宰者的意思。
纥那曲创作背景

刘禹锡长期在民间采风,深受当地民歌影响。《纥那曲》是他仿民歌所作,这类作品往往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可能是他在与民众一同歌舞娱乐时有感而发创作出来的。

纥那曲古诗赏析

这首诗短小精悍,却充满了生活情趣。前两句“踏曲兴无穷,调同辞不同”描绘了人们踏歌起舞的欢乐场景,大家唱着相同的曲调,却有不同的歌词,展现出一种自由欢快的氛围。后两句“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则是女子对情郎的美好祝愿,直白地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对情郎的深情,情感真挚淳朴。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具有民歌的韵味。

纥那曲知识点

《纥那曲》是唐代的一种曲调,属于乐府诗。刘禹锡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尤其擅长民歌体诗的创作,他的这类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纥那曲讲解

从文学角度看,这首诗具有典型的民歌风格,语言通俗易懂,情感表达直接。它以简单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热闹的歌舞场景,同时又蕴含着真挚的爱情。对于我们了解唐代的民间文化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有一定的帮助。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代民歌那种质朴的美感和对生活、爱情的热爱。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