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entuijian
同住莲花证四禅,空然一笑是横阗。
惟红法雨偶生色,被黑罡风吹堕天。
大患有身无相定,小言破道遣愁篇。
年来嚼蜡成滋味,阑入楞严十种仙。
一同居住在莲花境界中参悟四禅之法,突然的一笑仿佛虚空里响起宏大的声响。只有那红色的法雨偶然间生出色彩,却被黑色的罡风无情地吹落天际。人有身体这个大患因而无法达到无相定的境界,用无关紧要的言辞来打破大道写就排解愁绪的诗篇。这些年来生活如同嚼蜡却也品出了别样滋味,不知不觉间竟陷入了《楞严经》所讲的十种仙的境界。
谭嗣同生活在晚清内忧外患、社会动荡的时代。他积极倡导变法维新,试图挽救民族危亡。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思想转变和探索的过程中,反映了他在追求理想和面对现实困境时的内心思考和复杂情感。他在对佛法的参悟中寻找精神寄托,同时也在感慨自身的遭遇和社会的现状。
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佛教色彩和哲理意味。开篇“同住莲花证四禅,空然一笑是横阗”营造出一种空灵、超脱的氛围,展现出诗人对修行境界的追求。“惟红法雨偶生色,被黑罡风吹堕天”则以鲜明的色彩对比,暗示了美好事物的脆弱和现实的残酷。“大患有身无相定,小言破道遣愁篇”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局限的无奈和借诗排解愁绪的心境。最后“年来嚼蜡成滋味,阑入楞严十种仙”表达了诗人在历经生活的磨砺后,对人生有了独特的感悟,甚至陷入了对宗教境界的思索。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幽远,反映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他的思想深受西方民主思想和佛教哲学的影响,主张冲破封建网罗,进行社会变革。在文学创作上,他的诗歌风格豪迈奔放,富有激情和哲理。佛教文化在他的作品中多有体现,像“四禅”“无相定”“楞严经”等佛教概念都与佛教修行和教义相关。
这首《似曾诗》展现了谭嗣同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表面看,它是关于佛教修行感悟的表达,但深层次蕴含着诗人对时代和自身命运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大量佛教意象和术语,构建出一个神秘而深邃的意境。比如“莲花”“法雨”“罡风”等意象,不仅有宗教象征意义,还暗示了现实世界的种种境遇。诗人通过对修行境界的追求和无奈,映射出他在现实中变法图强的艰难和挫折。他借诗抒发内心的苦闷和对理想的执着,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时代洪流中挣扎、探索的思想家形象。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既能感受到谭嗣同的文学才华,也能深入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思想转变过程。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