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

谭嗣同其它作品精选

zuopinjingxuan

《似曾诗》
分享数:104
朝代: 清朝 | 作者:谭嗣同 | 类型:写雨|写风|写花|莲花|

同住莲花证四禅,空然一笑是横阗。

惟红法雨偶生色,被黑罡风吹堕天。

大患有身无相定,小言破道遣愁篇。

年来嚼蜡成滋味,阑入楞严十种仙。

拼音
céng shī
[ [ qīng cháo ] ] tán tóng
tóng zhù lián huā zhèng chán , , kōng rán xiào shì héng tián       
wéi hóng ǒu shēng , , bèi hēi gāng fēng chuī duò tiān       
huàn yǒu shēn xiàng dìng , , xiǎo yán dào qiǎn chóu piān       
nián lái jiáo chéng wèi , , lán léng yán shí zhǒng xiān
似曾诗注音
  • céng
    shī
  • [
    [
    qīng
    cháo
    ]
    ]
    tán
    tóng
  • tóng
    zhù
    lián
    huā
    zhèng
    chán
    ,
    ,
    kōng
    rán
    xiào
    shì
    héng
    tián
  • wéi
    hóng
    ǒu
    shēng
    ,
    ,
    bèi
    hēi
    gāng
    fēng
    chuī
    duò
    tiān
  • huàn
    yǒu
    shēn
    xiàng
    dìng
    ,
    ,
    xiǎo
    yán
    dào
    qiǎn
    chóu
    piān
  • nián
    lái
    jiáo
    chéng
    wèi
    ,
    ,
    lán
    léng
    yán
    shí
    zhǒng
    xiān
似曾诗古诗译文

一同居住在莲花境界中参悟四禅之法,突然的一笑仿佛虚空里响起宏大的声响。只有那红色的法雨偶然间生出色彩,却被黑色的罡风无情地吹落天际。人有身体这个大患因而无法达到无相定的境界,用无关紧要的言辞来打破大道写就排解愁绪的诗篇。这些年来生活如同嚼蜡却也品出了别样滋味,不知不觉间竟陷入了《楞严经》所讲的十种仙的境界。

似曾诗古诗注解
  • 莲花:佛教中常以莲花象征纯净、圣洁和觉悟,这里代表一种修行的境界。
  • 四禅:佛教术语,是色界的四种禅定,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 横阗:形容声音宏大。
  • 法雨:佛教用语,比喻佛法如雨水滋润万物。
  • 罡风:道家称天空极高处的风,后泛指劲风。
  • 无相定:佛教术语,指超越一切相状的禅定境界。
  • 小言:无关紧要的言辞。
  • 楞严十种仙:出自《楞严经》,指十种不同类型的仙人。
似曾诗创作背景

谭嗣同生活在晚清内忧外患、社会动荡的时代。他积极倡导变法维新,试图挽救民族危亡。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思想转变和探索的过程中,反映了他在追求理想和面对现实困境时的内心思考和复杂情感。他在对佛法的参悟中寻找精神寄托,同时也在感慨自身的遭遇和社会的现状。

似曾诗古诗赏析

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佛教色彩和哲理意味。开篇“同住莲花证四禅,空然一笑是横阗”营造出一种空灵、超脱的氛围,展现出诗人对修行境界的追求。“惟红法雨偶生色,被黑罡风吹堕天”则以鲜明的色彩对比,暗示了美好事物的脆弱和现实的残酷。“大患有身无相定,小言破道遣愁篇”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局限的无奈和借诗排解愁绪的心境。最后“年来嚼蜡成滋味,阑入楞严十种仙”表达了诗人在历经生活的磨砺后,对人生有了独特的感悟,甚至陷入了对宗教境界的思索。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幽远,反映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

似曾诗知识点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他的思想深受西方民主思想和佛教哲学的影响,主张冲破封建网罗,进行社会变革。在文学创作上,他的诗歌风格豪迈奔放,富有激情和哲理。佛教文化在他的作品中多有体现,像“四禅”“无相定”“楞严经”等佛教概念都与佛教修行和教义相关。

似曾诗讲解

这首《似曾诗》展现了谭嗣同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表面看,它是关于佛教修行感悟的表达,但深层次蕴含着诗人对时代和自身命运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大量佛教意象和术语,构建出一个神秘而深邃的意境。比如“莲花”“法雨”“罡风”等意象,不仅有宗教象征意义,还暗示了现实世界的种种境遇。诗人通过对修行境界的追求和无奈,映射出他在现实中变法图强的艰难和挫折。他借诗抒发内心的苦闷和对理想的执着,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时代洪流中挣扎、探索的思想家形象。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既能感受到谭嗣同的文学才华,也能深入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思想转变过程。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