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经檀道济故垒》
分享数:78
朝代: 唐朝 | 作者:刘禹锡 | 类型:写草|长城|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

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

拼音
jīng tán dào lěi
[ [ táng cháo ] ] liú
wàn zhǎng chéng huài , , huāng yíng cǎo qiū       
líng duō shì , , yóu chàng bái jiū
经檀道济故垒注音
  • jīng
    tán
    dào
    lěi
  • [
    [
    táng
    cháo
    ]
    ]
    liú
  • wàn
    zhǎng
    chéng
    huài
    ,
    ,
    huāng
    yíng
    cǎo
    qiū
  • líng
    duō
    shì
    ,
    ,
    yóu
    chàng
    bái
    jiū
经檀道济故垒古诗译文

万里长城已然崩塌,荒废的军营在秋草中尽显荒凉。秣陵城中众多的青年男女,至今还在传唱着《白符鸠》的歌谣。

经檀道济故垒古诗注解
  • 万里长城坏:檀道济被宋文帝收捕时,曾愤怒地投帻于地说:“乃坏汝万里长城!”这里用此典故来比喻檀道济的被冤杀。
  • 荒营:指檀道济曾经扎营的地方,如今已荒废。
  • 秣陵:古县名,在今江苏南京。
  • 白符鸠:乐府吴声歌曲名。据《宋书·乐志》记载,此曲是晋朝羊昙所作,后来在民间传唱。
经檀道济故垒创作背景

此诗是刘禹锡经过檀道济故垒时有感而作。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名将,他功勋卓著,但却被宋文帝刘义隆猜忌,最终被冤杀。诗人路过檀道济曾经扎营的地方,看到荒营残垒,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经檀道济故垒古诗赏析

首句“万里长城坏”,以形象的比喻,强烈地表达了对檀道济被冤杀的痛惜之情,“万里长城”的崩塌,象征着国家失去了重要的屏障。第二句“荒营野草秋”,描绘了故垒如今的荒凉景象,秋草的衰败更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着英雄已逝,昔日的辉煌不再。后两句“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通过描写秣陵的青年男女还在传唱《白符鸠》,与前面的荒凉景象形成对比,既表现出历史的变迁,也流露出诗人对英雄的缅怀和对现实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蕴含着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经檀道济故垒知识点

1. 檀道济是南朝宋的著名将领,他在军事上有卓越的才能,曾多次率军北伐,立下赫赫战功。

2. “万里长城”在古代常用来比喻国家的重要将领或屏障,檀道济被冤杀后,南朝宋的军事力量受到了很大的削弱。

3.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意境深远著称。

经檀道济故垒讲解

这首诗通过对檀道济故垒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的缅怀之情。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故垒的荒凉破败,让我们感受到岁月的沧桑和英雄的悲剧命运。后两句则通过人们还在传唱《白符鸠》这一细节,暗示了历史的延续和人们对过去的记忆。诗人借古讽今,可能也在表达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才的渴望。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诗歌的意象、典故入手,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内涵。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