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温(771~811) 字和叔,又字化光,唐河中(今永济市)人。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永贞元年 (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
《题梁宣帝陵二首》
分享数:120
朝代: 唐朝 | 作者:吕温 | 类型:凄凉|

即雠终自翦,覆国岂为雄。

假号孤城里,何殊在甬东。

祀夏功何薄,尊周义不成。

凄凉庾信赋,千载共伤情。

拼音
liáng xuān líng èr shǒu
[ [ táng cháo ] ] wēn
chóu zhōng jiǎn , , guó wéi xióng       
jiǎ hào chéng , , shū zài yǒng dōng       
xià gōng báo , , zūn zhōu chéng       
liáng xìn , , qiān zǎi gòng shāng qíng
题梁宣帝陵二首注音
  • liáng
    xuān
    líng
    èr
    shǒu
  • [
    [
    táng
    cháo
    ]
    ]
    wēn
  • chóu
    zhōng
    jiǎn
    ,
    ,
    guó
    wéi
    xióng
  • jiǎ
    hào
    chéng
    ,
    ,
    shū
    zài
    yǒng
    dōng
  • xià
    gōng
    báo
    ,
    ,
    zūn
    zhōu
    chéng
  • liáng
    xìn
    ,
    ,
    qiān
    zǎi
    gòng
    shāng
    qíng
题梁宣帝陵二首古诗译文

既然结下仇怨最终自相残杀,覆灭国家岂能算得上英雄。在一座孤城里盗用帝号,这和被流放到甬东有什么不同呢。祭祀夏朝功劳如此微薄,尊崇周朝的大义也没有成就。那凄凉的庾信的赋作,历经千年依然让人一同感伤。

题梁宣帝陵二首古诗注解
  • 即雠终自翦:雠,同“仇”,指仇怨;翦,剪除、消灭,这里指自相残杀。
  • 覆国岂为雄:覆国,使国家覆灭;雄,英雄。
  • 假号孤城里:假号,盗用帝号;孤城,指孤立无援的城池。
  • 何殊在甬东:殊,不同;甬东,春秋时越国地名,这里指被流放的境地。
  • 祀夏功何薄:祀夏,可能暗指祭祀夏朝相关的行为或功绩;薄,微薄。
  • 尊周义不成:尊周,尊崇周朝的大义;不成,没有成就。
  • 凄凉庾信赋:庾信,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其赋作多有凄凉感伤之情。
题梁宣帝陵二首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朝,诗人吕温在游览梁宣帝陵时有感而发。梁宣帝萧詧在历史上是西梁的开国皇帝,他借助西魏的力量建立政权,但实际上处于相对孤立的境地。吕温通过对梁宣帝事迹的回顾与思考,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题梁宣帝陵二首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批判的视角评价了梁宣帝。首联“即雠终自翦,覆国岂为雄”直接指出梁宣帝自相残杀导致国家覆灭,称不上英雄,表达了诗人对其行为的否定。颔联“假号孤城里,何殊在甬东”形象地描绘出梁宣帝虽在城中称帝,但实际上如同被流放之人,处境凄凉。颈联“祀夏功何薄,尊周义不成”进一步从功绩和大义的角度批判梁宣帝,认为他没有建立起值得称道的功绩,也没有践行应有的大义。尾联“凄凉庾信赋,千载共伤情”则借庾信的赋作来抒发诗人的感慨,这种凄凉之情历经千年依然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内涵。

题梁宣帝陵二首知识点

1. 梁宣帝萧詧是西梁的开国皇帝,他的政权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部势力。2. 庾信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赋作风格多为凄凉感伤,代表作有《哀江南赋》等。3. 诗中运用了对比和借古抒怀的手法,通过对梁宣帝事迹的描述来表达诗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看法。

题梁宣帝陵二首讲解

这首诗是诗人对历史的一种反思。在阅读时,我们可以先了解梁宣帝所处的历史背景,这样能更好地理解诗人批判的原因。诗中每一句都有其特定的含义,从不同角度对梁宣帝进行了评价。首联和颔联侧重于从行为和处境方面批判,颈联从功绩和大义方面批判,尾联则通过引用庾信的赋作来升华情感。我们在学习这首诗时,要体会诗人借古讽今的意图,同时感受诗歌中所蕴含的历史沧桑感。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