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温(771~811) 字和叔,又字化光,唐河中(今永济市)人。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永贞元年 (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
《蕃中答退浑词二首》
分享数:103
朝代: 唐朝 | 作者:吕温 | 类型:写风|写马|写人|写草|

退浑儿,退浑儿,朔风长在气何衰。

万群铁马从奴虏,强弱由人莫叹时。

退浑儿,退浑儿,冰消青海草如丝。

明堂天子朝万国,神岛龙驹将与谁。

拼音
fān zhōng tuì 退 hún èr shǒu
[ [ táng cháo ] ] wēn
tuì 退 hún ér , , tuì 退 hún ér , , shuò fēng zhǎng zài shuāi       
wàn qún tiě cóng , , qiáng ruò yóu rén tàn shí       
tuì 退 hún ér , , tuì 退 hún ér , , bīng xiāo qīng hǎi cǎo       
míng táng tiān cháo wàn guó , , shén dǎo lóng jiāng shuí
蕃中答退浑词二首注音
  • fān
    zhōng
    tuì
    退
    hún
    èr
    shǒu
  • [
    [
    táng
    cháo
    ]
    ]
    wēn
  • tuì
    退
    hún
    ér
    ,
    ,
    tuì
    退
    hún
    ér
    ,
    ,
    shuò
    fēng
    zhǎng
    zài
    shuāi
  • wàn
    qún
    tiě
    cóng
    ,
    ,
    qiáng
    ruò
    yóu
    rén
    tàn
    shí
  • tuì
    退
    hún
    ér
    ,
    ,
    tuì
    退
    hún
    ér
    ,
    ,
    bīng
    xiāo
    qīng
    hǎi
    cǎo
  • míng
    táng
    tiān
    cháo
    wàn
    guó
    ,
    ,
    shén
    dǎo
    lóng
    jiāng
    shuí
蕃中答退浑词二首古诗译文

退浑儿啊退浑儿,北方的寒风长久肆虐,可你们的气势为何如此衰微?千万匹铁马任由他人奴役驱使,强弱由人摆布,就别再感叹时运不济了。

退浑儿啊退浑儿,当青海湖的冰消融,春草如丝般生长。大唐天子在明堂接受万国朝拜,那神岛的龙驹又会赐予谁呢?

蕃中答退浑词二首古诗注解
  • 退浑儿:指吐谷浑人。吐谷浑是古代西北的一个民族。
  • 朔风:北方的寒风。
  • 铁马:指战马。
  • 奴虏:被奴役、俘虏。
  •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这里借指唐朝朝廷。
  • 神岛龙驹:指良马,象征着荣耀和地位。
蕃中答退浑词二首创作背景

吕温曾出使吐蕃,此诗或许是他在吐蕃期间与吐谷浑人交流后所作。当时吐蕃势力强大,周边一些民族如吐谷浑受到吐蕃的控制,在这种背景下,诗人写下此诗来表达对吐谷浑人命运的感慨。

蕃中答退浑词二首古诗赏析

诗的前半部分,诗人以“退浑儿”的反复呼喊,营造出一种急切、悲悯的氛围。“朔风长在气何衰”,借朔风来象征恶劣的外部环境,质问吐谷浑人为何在这样的环境中气势衰微。“万群铁马从奴虏,强弱由人莫叹时”,则直接指出吐谷浑人任由他人奴役,强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不必再感叹时运,流露出对他们不争气的惋惜。

后半部分“冰消青海草如丝”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与前面的衰败形成对比。“明堂天子朝万国,神岛龙驹将与谁”,诗人联想到大唐天子在明堂接受万国朝拜的盛大场景,反问神岛的龙驹会赐予谁,暗示吐谷浑人若不振作,将失去获得荣耀和地位的机会,进一步表达了对他们的激励和期望。

蕃中答退浑词二首知识点

1. 吐谷浑:是中国古代西北的一个民族,在历史上有重要的活动轨迹。

2.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场所,在古代政治和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3. 借景抒情:诗中通过朔风、青海湖的冰消草长等景象来抒发情感,是古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蕃中答退浑词二首讲解

这首诗整体上情感复杂,既有对吐谷浑人命运的同情,又有对他们不争气的批评和激励。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揭示了吐谷浑人在吐蕃控制下的困境,同时也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鼓励他们奋发图强,争取自己的地位。从艺术手法上看,诗歌采用了反复、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