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entuijian
佛寺连野水,池幽夏景清。
繁木荫芙蕖,时有水禽鸣。
通溪岸暂断,分渚流复萦。
伴僧钟磬罢,月来池上明。
友人竟不至,东北见高城。
独游自寂寞,况此恨盈盈。
佛寺紧连着野外的湖水,池塘清幽,夏日的景色格外清爽。繁茂的树木遮住了荷花,不时有水鸟的鸣叫声传来。通向山溪的岸边暂时中断,分开的小洲使水流又萦绕起来。与僧人相伴,听着钟磬声停歇,月亮升起来,照亮了池塘。友人最终没有到来,向东北方向望去,只见高高的城池。独自游玩本就寂寞,更何况心中满是怅恨。
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题《野寺后池寄友》以及诗中流露出的寂寞怅惘之情可以推测,诗人在夏日独自游玩于野寺后池,原本期待友人前来一同赏景,然而友人却未能如约而至,于是写下此诗寄给友人,以抒发自己的寂寞和对友人的思念。
这首诗描绘了野寺后池清幽的夏日景色,先写佛寺与野水相连,池景清幽,繁木荫蔽荷花,水禽鸣叫,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生机勃勃的画面。接着写溪流的曲折萦回,增添了景色的灵动之美。“伴僧钟磬罢,月来池上明”,描绘出一种空灵、静谧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在自然中的宁静心境。然而,尾联笔锋一转,友人不至,诗人独自寂寞,怅恨之情油然而生,与前文的清幽之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期盼。
1. 张籍是唐代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质朴自然。
2. 古诗中常以景衬情,这首诗通过描绘清幽的景色,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寂寞。
3. “芙蕖”是荷花的别称,在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
这首诗是张籍寄友诗的代表作品之一。从内容上看,前半部分着重写景,诗人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野寺后池的夏日风光,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后半部分则转入抒情,通过友人不至这一事件,抒发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在艺术手法上,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以景衬情的手法,景与情相互交融,使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同时,诗歌语言简洁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但却能准确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