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张籍其它作品精选

zuopinjingxuan

《别于鹄》
分享数:71
朝代: 唐朝 | 作者:张籍 | 类型:写山|写人|

离灯及晨辉,行人起复思。

出门两相顾,青山路逶迤。

拼音
bié
[ [ táng cháo ] ] zhāng
dēng chén huī , , háng rén       
chū mén liǎng xiàng , , qīng shān wēi
别于鹄注音
  • bié
  • [
    [
    táng
    cháo
    ]
    ]
    zhāng
  • dēng
    chén
    huī
    ,
    ,
    háng
    rén
  • chū
    mén
    liǎng
    xiàng
    ,
    ,
    qīng
    shān
    wēi
别于鹄古诗译文

离别的灯光伴着清晨的光辉,远行的人起身又陷入沉思。走出家门两人相互凝望,前方青山连绵道路曲折漫长。

别于鹄古诗注解
  • 离灯:离别的灯光,暗示着分别时刻。
  • 晨辉:清晨的光辉,增添了离别的氛围。
  • 行人:指要远行的人。
  •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别于鹄创作背景

张籍与于鹄交好,此诗可能是二人分别时所作。当时的社会,人们出行多有不便,分别可能意味着许久难以相见,所以离别之情常常在诗人笔下体现。张籍通过此诗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与感慨。

别于鹄古诗赏析

这首诗短短二十字,却将离别之情刻画得细腻而深沉。开篇“离灯及晨辉”,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带着些许凄凉的氛围,离别的灯光与清晨的光辉交织,暗示着分别时刻的到来。“行人起复思”,生动地描绘出远行之人起身时内心的纠结与沉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出门两相顾”,一个“顾”字,将两人之间的眷恋和不舍表现得淋漓尽致,此时无声胜有声。最后“青山路逶迤”,以景结情,青山连绵、道路曲折,象征着友人此去路途遥远、前途未知,也暗示着两人的情谊如同这青山一样连绵不绝。整首诗没有过多的渲染,却能让读者深刻感受到离别的伤感。

别于鹄知识点

张籍是唐代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质朴自然。在古代诗歌中,常以景衬情,如本诗中的“青山路逶迤”,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烘托离别的情感。同时,离别主题也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题材之一,许多诗人都有相关的佳作传世。

别于鹄讲解

这首《别于鹄》围绕着友人分别的场景展开。从室内的“离灯及晨辉”到出门后的“青山路逶迤”,空间逐渐转换,情感也在不断深化。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悲伤,而是通过对行人动作、神态以及周围环境的描写,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离别之愁。这体现了古代诗歌含蓄蕴藉的特点,以有限的文字表达无尽的情感。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文人之间的情谊以及他们在离别时的心境有很大的帮助。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