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张籍其它作品精选

zuopinjingxuan

《重阳日至峡道》
分享数:316
朝代: 唐朝 | 作者:张籍 | 类型:写花|写山|写酒|

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

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拼音
zhòng yáng zhì xiá dào
[ [ táng cháo ] ] zhāng
xiàn qīng shān háng jìn , , huí kàn jiào yuǎn jiā       
féng gāo yǐn zhòng yáng jiǔ , , shān jīn cháo wèi yǒu huā
重阳日至峡道注音
  • zhòng
    yáng
    zhì
    xiá
    dào
  • [
    [
    táng
    cháo
    ]
    ]
    zhāng
  • xiàn
    qīng
    shān
    háng
    jìn
    ,
    ,
    huí
    kàn
    jiào
    yuǎn
    jiā
  • féng
    gāo
    yǐn
    zhòng
    yáng
    jiǔ
    ,
    ,
    shān
    jīn
    cháo
    wèi
    yǒu
    huā
重阳日至峡道古诗译文

一路前行,无数的青山都已被我走过,回头一望,忽然惊觉自己已经远离了家乡。正值重阳佳节,登高之际想要饮一杯重阳酒,可山上的菊花到现在还没有开花。

重阳日至峡道古诗注解
  • 重阳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 峡道:两山夹水的地方的道路。
  • 逢高:遇到高处。
  • 山菊:生长在山上的菊花。
重阳日至峡道创作背景

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中可以推测,张籍在重阳节这天身处峡道之中。重阳节本是与家人团聚、登高赏菊、饮酒祈福的节日,而诗人此时却在旅途中,远离家乡,因此借景抒情,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羁旅之愁和思乡之情。

重阳日至峡道古诗赏析

首句“无限青山行已尽”,描绘了诗人一路前行,走过了无数青山的情景,给人一种行程漫长、旅途艰辛的感觉。“回看忽觉远离家”,一个“忽觉”,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在回首之际,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远离家乡的那种惊讶和惆怅之情。

后两句“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点明了时间是重阳节。在重阳节登高饮酒、赏菊是传统习俗,诗人本想登高饮重阳酒,却发现山上的菊花还未开放,这不仅增添了一丝遗憾,更衬托出诗人在佳节却无法与家人团聚、无法尽情享受节日氛围的孤独和落寞。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旅途景色和节日情境的描写,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羁旅之愁。

重阳日至峡道知识点

1.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有登高、赏菊、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

2. 张籍:唐代诗人,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通俗自然,与王建并称“张王乐府”。

重阳日至峡道讲解

这首诗围绕重阳节和诗人的旅途展开。诗人先是描述了自己的行程,强调了远离家乡的状态。接着,在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诗人想要遵循传统登高饮酒赏菊,然而现实却是山菊未开,打破了他的期待。这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孤独感。我们在理解这首诗时,可以结合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以及诗人的羁旅经历,去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同时,也可以从诗的语言运用、意象选择等方面,学习诗人如何通过简洁的文字来表达深刻的情感。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