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

李贺其它作品精选

zuopinjingxuan

《嘲雪》
分享数:77
朝代: 唐朝 | 作者:李贺 | 类型:

昨日发葱岭,今朝下兰渚。

喜从千里来,乱笑含春语。

龙沙湿汉旗,凤扇迎秦素。

久别辽城鹤,毛衣已应故。

拼音
cháo xuě
[ [ táng cháo ] ]
zuó cōng lǐng , , jīn cháo xià lán zhǔ       
cóng qiān lái , , luàn xiào hán chūn       
lóng shā shī 湿 hàn , , fèng shàn yíng qín       
jiǔ bié liáo chéng , , máo yīng
嘲雪注音
  • cháo
    xuě
  • [
    [
    táng
    cháo
    ]
    ]
  • zuó
    cōng
    lǐng
    ,
    ,
    jīn
    cháo
    xià
    lán
    zhǔ
  • cóng
    qiān
    lái
    ,
    ,
    luàn
    xiào
    hán
    chūn
  • lóng
    shā
    shī
    湿
    hàn
    ,
    ,
    fèng
    shàn
    yíng
    qín
  • jiǔ
    bié
    liáo
    chéng
    ,
    ,
    máo
    yīng
嘲雪古诗译文

昨天还从葱岭出发,今天就来到了兰渚。满心欢喜从千里之外赶来,笑语喧哗好似含着春意。瀚海的冰雪打湿了汉朝的军旗,宫中的羽扇迎来了洁白的雪花。如同久别辽东的仙鹤,羽毛想必已经变得稀疏。

嘲雪古诗注解
  • 葱岭:古代对今帕米尔高原及昆仑山、喀喇昆仑山西部诸山的统称。
  • 兰渚:生长兰草的小洲。
  • 龙沙:泛指塞外沙漠之地。
  • 汉旗:汉朝的旗帜,这里借指军旗。
  • 凤扇:绘有凤凰图案的扇子,这里指宫廷用物。
  • 秦素:洁白的丝绸,这里喻雪。
  • 辽城鹤:据《搜神后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学道成仙,化鹤归来。这里借指久别之人。
  • 毛衣:鸟羽,这里指鹤的羽毛。
嘲雪创作背景

李贺生活在中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可能是在他对人生有所感慨,或是看到雪景后触发了内心的情思而作。雪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高洁、纯净,也可能象征着寒冷、孤寂,李贺或许借雪来抒发自己复杂的情感。

嘲雪古诗赏析

诗的开篇“昨日发葱岭,今朝下兰渚”,以夸张的手法写出雪的迅疾,好似从遥远的葱岭瞬间就来到了兰渚,给人一种灵动之感。“喜从千里来,乱笑含春语”,将雪拟人化,赋予雪以欢快的情感,仿佛雪是带着喜悦从远方赶来。“龙沙湿汉旗,凤扇迎秦素”,前一句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又略带寒冷的塞外景象,后一句则将场景切换到宫廷,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久别辽城鹤,毛衣已应故”,借辽城鹤的典故,表达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也可能是诗人自比,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整首诗想象丰富,意境奇特,充满了李贺诗歌独特的浪漫主义色彩。

嘲雪知识点

1. 李贺:中唐时期著名诗人,其诗作多以神话传说、鬼怪灵异为题材,风格独特,被后人称为“诗鬼”。

2. 用典:诗中运用了“辽城鹤”的典故,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表达更加含蓄。

3. 拟人手法:诗中将雪拟人化,赋予雪以人的情感和行为,使雪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活。

嘲雪讲解

这首诗通过对雪的描写,展现了李贺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从雪的行程、雪的情感,到雪所带来的不同场景,再到最后引发的感慨,层层递进。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重点体会李贺诗歌中奇特的想象和用典的妙处,感受他通过自然景象所传达出的复杂情感。同时,了解中唐时期的社会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