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entuijian
烈士或爱金,爱金不为贫。
义死天亦许,利生鬼亦嗔。
胡为轻薄儿,使酒杀平人。
刘叉生活在唐朝,当时社会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一些人追求名利,道德沦丧,而另一些人则坚守正义和道德。这首诗可能是刘叉有感于社会现实,对真正的烈士和那些轻薄子弟的行为进行对比而创作的,表达了他对正义和道德的崇尚以及对不良社会现象的批判。
诗的前两句“烈士或爱金,爱金不为贫”,打破了人们对烈士的常规认知,指出烈士爱金并非出于贫穷,引发读者的思考。接着“义死天亦许,利生鬼亦嗔”,鲜明地表达了诗人的价值观,强调为正义而死的高尚和为私利而生的可憎。最后两句“胡为轻薄儿,使酒杀平人”,则对那些借酒行凶、杀害无辜的轻薄子弟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愤慨。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比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正义与邪恶、高尚与卑鄙的区别。
这首诗体现了唐朝诗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精神。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运用对比的手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同时,诗中涉及到“烈士”“义死”“利生”等概念,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道德观念。
《烈士咏》是刘叉的一首佳作。它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人生的价值和道德的准则。诗人先从烈士爱金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入手,引发读者对烈士真正追求的思考。然后通过“义死”和“利生”的对比,树立了鲜明的价值标杆。最后,对轻薄子弟的批判则是对社会不良风气的一种警示。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正义的坚守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同时也能从中汲取道德的力量,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