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叉,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籍贯等均不详。活动在元和年代。他以“任气”著称,喜评论时人。韩愈善接天下士,他慕名前往,赋《冰柱》、《雪车》二诗,名出卢仝、孟郊二人之上。后因不满韩愈为谀墓之文,攫取其为墓铭所得之金而去,归齐鲁,不知所终。

刘叉其它作品精选

zuopinjingxuan

《饿咏》
分享数:127
朝代: 唐朝 | 作者:刘叉 | 类型:

文王久不出,贤士如土贱。

妻孥从饿死,敢爱黄金篆。

拼音
è 饿 yǒng
[ [ táng cháo ] ] liú chā
wén wáng jiǔ chū , , xián shì jiàn       
cóng è 饿 , , gǎn ài huáng jīn zhuàn
饿咏注音
  • è
    饿
    yǒng
  • [
    [
    táng
    cháo
    ]
    ]
    liú
    chā
  • wén
    wáng
    jiǔ
    chū
    ,
    ,
    xián
    shì
    jiàn
  • cóng
    è
    饿
    ,
    ,
    gǎn
    ài
    huáng
    jīn
    zhuàn
饿咏古诗译文
像周文王那样的贤明君主长久没有出现,贤能之士就像泥土一样低贱。妻儿即将饿死,我怎敢吝惜那黄金书写的篆文(指代功名利禄)。
饿咏古诗注解
  • 文王:周文王姬昌,是周朝奠基者,以贤明著称,礼贤下士,广纳人才。
  • 贤士:贤能之士,有才华、有品德的人。
  • 妻孥(nú):妻子和儿女。
  • 黄金篆:用黄金书写的篆文,这里指代功名利禄。
饿咏创作背景
刘叉生活在唐朝,当时社会虽然表面繁荣,但官场黑暗,贤能之士难以得到重用。诗人可能在生活陷入困境,妻儿面临饥饿的情况下,有感于自己怀才不遇,愤而写下此诗,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贤君的渴望。
饿咏古诗赏析
这首诗短小精悍,却情感深沉。首句“文王久不出,贤士如土贱”,以周文王的贤明与当下贤士的低贱形成鲜明对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贤君的期盼和对贤才不被重视的愤懑。次句“妻孥从饿死,敢爱黄金篆”,诗人在妻儿即将饿死的绝境中,依然坚守自己的操守,不贪图功名利禄,进一步展现了他高尚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整首诗以直白的语言,道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饿咏知识点

1. 刘叉是唐代诗人,以任侠尚义、不拘小节著称,其诗歌风格豪放粗犷,多愤世嫉俗之作。

2. 周文王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君,他礼贤下士,广纳人才,为周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篆文是汉字古代书体之一,在古代,黄金篆文常被用于书写重要的文书或铭刻在器物上,象征着高贵和权威。

饿咏讲解
这首《饿咏》是刘叉在困境中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诗的开篇就点明了当时社会的症结所在,贤君的缺失导致贤才被埋没。诗人用“贤士如土贱”这样形象的比喻,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贤才在那个时代的悲惨境遇。而第二句则将诗人的个人情感推向了高潮,在妻儿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他依然坚守自己的原则,不向功名利禄低头。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高尚品格,也让我们看到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抗争。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唐代社会的一个侧面,以及像刘叉这样的文人在困境中的挣扎与坚守。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