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含有的古诗词 - 25篇
诗句含有的诗句 - 25篇
  • 《河满子》-作者:苏轼-湖州作,寄益守当世见说岷峨凄怆,旋闻江汉澄清。但觉秋来归梦好,西南自有长城。...
  • 《颐和园词》-作者:王国维-汉家七叶钟阳九,澒洞风埃昏九有。南国潢池正弄兵,北沽门户仍飞牡。仓皇万乘向金...
  • 《江城子》-作者:苏轼-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
  • 《哀时命》-作者:未知-哀时命之不及古人兮,夫何予生之不遘时!往者不可扳援兮,徠者不可与期。志憾恨而不...
  • 《九辩》-作者:未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
  • 《天问》-作者:未知-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翼惟像,何以识...
  • 《远游》-作者:未知-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质菲薄而无因兮,焉托乘而上浮?遭沈浊而污秽兮,独郁...
  • 《羽林郎》-作者:辛延年-昔有霍家奴,姓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
  • 《洛神赋》-作者:曹植-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
  • 《咏史》-作者: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
  • 《过景城忆刘光伯》-作者:纪昀-古宅今何在?遗书亦尽亡。谁知道里,曾似郑公乡。三传分坚垒,诸儒各瓣香...
  • 《故都》-作者:韩偓-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塞雁已侵池籞宿,宫鸦犹恋女墙啼。天涯烈士空垂涕,...
  • 《湘灵鼓瑟》-作者:钱起-善鼓云和瑟,尝闻帝子灵。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
  • 《秦宫诗并序》-作者:李贺-汉秦宫,将军梁冀之嬖奴也。秦宫得宠内舍,故以娇名大噪于人。予抚旧而作长辞,...
  • 《恼公》-作者:李贺-宋玉愁空断,娇饶粉自红。歌声春草露,门掩杏花丛。注口樱桃小,添眉桂叶浓。晓奁妆秀...
  • 《感兴》-作者:刘基-天弧不解射封狼,战骨从横满路旁。古戍有狐鸣夜月,高冈无凤集朝阳。调戈画戟空文物,...
  • 《登南海驿楼》-作者:汪广洋-海气空濛日夜浮,山城才雨便成秋。唐头白偏多感,倚遍天南百尺楼。
  • 《送湘阳熊判官孺登府罢归钟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作者:刘禹锡-射策志未就,从事岁云除。箧留马卿赋...
  • 《酬湖州崔郎中见寄》-作者:刘禹锡-风筝吟秋空,不肖指爪声。高人灵府间,律吕伴咸英。昔年与兄游,文似马长...
  • 《伤秦姝行》-作者:刘禹锡-长安二月花满城,插花女儿弹银筝。南宫仙郎下朝晚, 曲头驻马闻新声。马蹄逶迟心...
  • 《历阳书事七十韵》-作者:刘禹锡-一夕为湖地,千年列郡名。霸王迷路处,亚父所封城。汉置东南尉,梁分肘腋兵...
  • 《恼公》-作者:李贺-宋玉愁空断,娇饶粉自红。歌声春草露,门掩杏花丛。注口樱桃小,添眉桂叶浓。晓奁妆秀...
  •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作者:元稹-郑驿骑翩翩,丘门子弟贤。文翁开学日,正礼骋途年。骏骨黄金买,英髦绛帐...
  • 《贻蜀五首。韦兵曹臧文》-作者:元稹-处处侯门可曳裾,人人争事蜀尚书。摩天气直山曾拔, 澈底心清水共虚...
  •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作者:白居易-圣代元和岁,闲居渭水阳。不才甘命舛,多幸遇...
相关搜索信息 - 120条查看更多
  • 梦龙 3 12篇名句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兄梦桂,善画。弟梦熊,太学生,曾从冯梦龙治《春秋》,有诗传世。他们兄弟三人并称“吴下三冯”。
  • 延巳 196 556篇名句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 7 22篇名句
    冯道(882年-954年),字可道,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北)人,五代宰相。冯道早年曾效力于燕王刘守光,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间还向辽太宗称臣,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四月,冯道病逝,追封瀛...
  • 12 26篇名句
    冯煦(1842~1927)原名冯熙,字梦华,号蒿庵,晚号蒿叟、蒿隐。江苏金坛五叶人。少好词赋,有江南才子之称。光绪八年(1882) 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安徽凤府知府、四川按察使和安徽巡抚。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以遗老自居。曾创立义赈协会,承办江淮赈务,参与纂修《江南通志》。冯煦工诗、词、骈文,尤以词名,著有《蒿庵类稿》等。
  • 6 16篇名句
    冯班(1602~1671) 明末清初诗人。字定远,晚号钝吟老人。人江苏常熟。明末诸生,从钱谦益学诗,少时与兄冯舒齐名,人称“海虞二冯”。入清未仕,常常就座中恸哭,人称其为“二痴”。冯班是虞山诗派的重要人物,论诗讲究“无字无来历气”,反对严羽《沧浪诗话》的妙悟说。有《钝吟集》、《钝吟杂录》、《钝吟书要》和《钝吟诗文稿》等。
  • 云山 2 8篇名句
    冯云山(1822年~1852年),又名乙龙,号绍光。广东花县(今属广州市)禾落地村人。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龙川县石灰窑村。自幼喜读经史、天文、地理,曾参加科举考试,后在村中设馆授徒,以塾师为业。后为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重要领袖之一,官封南王,七千岁。
  • 小青 3 6篇名句
    冯小青,名玄,字小青。明代万历年间南直隶扬州(今属江苏)人。嫁杭州豪公子冯生妾。讳同姓,仅以字称。工诗词,解音律。为大妇所妒,徙居孤山别业。亲戚劝其改嫁,不从,凄怨成疾,命画师画像自奠而卒,年十八。
  • 子振 53 108篇名句
    冯子振,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字海粟,自号瀛洲洲客、怪怪道人,湖南攸县人。自幼勤奋好学。元大德二年(1298)登进士及第,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待制,继任承事郎,连任保宁(今四川境内)、彰德(今河南安阳)节度使。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且文思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
  • 宿 4 11篇名句
    [唐](公元七六七年至八三六年)字拱之,(一作珙之)婺州东阳人。于唐代宗大历二年,卒于文宗开成元年,年七十岁。贞元中,与弟定并登进士第。初为徐州张建封掌书记。长庆时,由比部郎中进知制诰。历工、刑二部侍郎,累封长乐县公,擢东川节度使。疾革时,适将断一重刑之案,家人请宥之。宿道:“命修短,天也。吾不敢挠法以求佑”!卒,命薄葬,悉以平生书纳墓中。谥曰懿。宿著有文集...
  • 去非 19 39篇名句
    冯去非(1192-·)字可迁,号深居,南康军都昌(今江西星子)人。淳祐元年(1241)进士。尝为淮东转运司幹办。宝祐中,召为宗学谕。丁大全为左谏议大夫,三学诸生叩阍言不可,理宗下诏禁戒,且立石三学,去非独不肯书名。宝祐五年(1257),罢归庐山,不复仕。景定三年,为范晞文《对床夜语》作序,并有书信一首,自署「深居之人」。论诗以气节自尚。年八十馀卒。《宋史》有...
关于的作者信息 - 50篇
  • 梦龙-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
  • 李璟-李璟((916-961年8月12日),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
  • 延巳-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
  • 高力士-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元一,是中国唐代的著名宦官之一,是被周恩来...
  • 储光羲-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
  • 吴筠-吴筠 (?一778年),唐朝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字贞节。一作正节。性高鲠...
  • -道(882年-954年),字可道,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北)人,五代...
  • 吉鸿昌-吉鸿昌1895年10月18日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受父亲影...
  • 凌濛初-凌濛初(1580年-1644年),字玄房,号初成,亦名凌波,一字遐厈(àn),...
  • -煦(1842~1927)原名熙,字梦华,号蒿庵,晚号蒿叟、蒿隐。江苏金坛五叶...
  • -班(1602~1671) 明末清初诗人。字定远,晚号钝吟老人。人江苏常熟。明末...
  • 云山-云山(1822年~1852年),又名乙龙,号绍光。广东花县(今属广州市)禾落...
  • 程垓-「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淳熙十三年(1...
  • 洪应明-[明](约公元一五九六年前后在世)字自诚,号还初道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明代...
  • 小青-小青,名玄,字小青。明代万历年间南直隶扬州(今属江苏)人。嫁杭州豪公子生妾...
  • 子振-子振,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字海粟,自号瀛洲洲客、怪怪道人,湖南...
  • 党怀英-党怀英(1134—1211)金代文学家、书法家。字世杰,号竹溪,谥号文献,翊...
  • 珠帘秀-珠帘秀(生卒年不详),字、号、出生地及生平均不详,中国元代早期杂剧女演员。《青...
  • 杨发-杨发,字至之,先为同州翊人,父遗直始家于苏州。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武宗会昌中前后...
  • 程珌-程珌(1164─1242)字怀古,休宁(今属安徽)人,先世居洺水,因自号洺水遗民...
  • 仇远-仇远(1247-?)字仁近,一字仁父,号山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咸淳间与白挺...
  • 戴望舒-戴望舒(1905.3.5-1950.2.28)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
  • 去非-去非(1192-·)字可迁,号深居,南康军都昌(今江西星子)人。淳祐元年(1...
  • -至(1905-1993),原名承植,字君培。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河北涿县...
  • 高观国-高观国(生卒年不详)字宾王,号竹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与史达祖同时,常相唱...
  • 蒋捷-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
  • 马君武-马君武(1881~1940)中国近代学者,教育家,政治活动家。原名道凝,字厚山...
  • 孙中山- 孙中山(1866~1925)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名文,字德明,号日...
  • 于右任-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陕西省三原县人,祖籍陕...
  • 张辑-张辑(生卒年不详)字宗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张辑有《沁园春》(今泽先生)词,...
  • 丁鹤年-元末明初诗人、养生家,京城老字号“鹤年堂”创始人。 诗人,有《丁鹤年集》传世。...
  • -宋普州安岳人,字允南。初名献能。时称鸿硕先生。嘉祐二年进士。熙宁末,为秘书丞、通...
  • 时行-时行(1100—1163)宋代状元。字当可,号缙云,祖籍浙江诸暨(诸暨紫岩乡...
  • -振(1897.5.10-1983.3.13),知名的教育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
  • 王天性-王天性(一五二六—一六○九),字则衷,号槐轩,晚年别号半憨。汕头外砂镇林厝村人...
  • 欧阳建-(约269—300)西晋渤海人,字坚石。世为冀方右族。石崇甥。有才藻思理。擅名...
  • 胡仲参-胡仲参,字希道,清源(今福建泉州)人。仲弓弟。生平不见记载,就集中诗知其早岁曾...
  • 君辉-君辉(1868-1935),字光烈,一字补吾,清末秀才。江苏无锡东亭仓下村人...
  • 伯规-伯规,岷州(今甘肃岷县)人。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知巴州(《金石苑·伯规...
  • 郭天锡-郭天锡(1227-1302),元著名书法家、收藏家。字佑之,号北山,曾为御史,...
  • 于慎行-(1545—1607)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
  • 钱谦贞-钱谦贞,明末藏书家、刻书家。字履之,号耐翁。常熟(今属江苏)人。钱谦益从祖弟。...
  • 誉骢-誉骢,字叔良,号铁华,高要人。道光甲辰举人,历官金华知府。有《钝斋诗钞》。
  • 乔知之-乔知之,唐(公元?年至六九七年)名不详,同州翊人。生年不详,卒于唐武后神功元...
  • 昌历-昌历,字文孺。顺德人。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一六〇〇)举人,任宝坻令。有《一树...
  • 延登-延登(1175年—1233年),字子骏,号横溪翁,吉州(今山西吉县)人。金章...
  • 廷丞-廷丞,字均弼,号康斋,代州人。乾隆壬申举人,历官湖北按察使。有《敬学堂诗钞》...
  • -生卒年不详。字信之,婺州东阳(今浙江东阳)人,一说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宣宗大中...
  • -询,字子良,番禺人。嘉庆庚辰进士,历官吴城同知,署九江饶州知府。有《子良诗存》...
  • 李献甫-(1195—1234)河中人,字钦用。李献能从弟。博通书传,尤精《左传》及地理...
含有的句子 - 363条
含有的成语 - 15个
  • “暴虎河”-暴虎:空手搏虎;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 “再作妇”-再作:重做;妇:人名。比喻再干旧行业。
  • 河暴虎”-犹言暴虎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 唐白首”-汉朝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
  • 唐头白”-汉朝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
  • 唐已老”-汉朝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
  • 唐易老”-汉朝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
  • 河暴虎”-犹言暴虎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 河暴虎”-犹言暴虎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 生弹铗”-见“驩弹铗”。
  • 驩弹铗”-据《战国策·齐策四》载,齐人谖(《史记·孟尝君列传》引作“驩”)为孟尝君...
  • 谖三窟”-谖:驩,战国时孟尝君的门客;窟:窝。比喻为安全设置多处藏身之地或采取多种...
  • “下马妇”-以之比喻重操旧业的人。
  • “再当妇”-晋国人妇,善于打虎,后来不干了。有一次看见一群人在捉老虎,但不敢向前。于是...
  • “重作妇”-表示人又重操旧业
含有的成语解释 - 25篇
  • “暴虎河”-暴虎:空手搏虎;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 “大树将军”-原指东汉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
  • “再作妇”-再作:重做;妇:人名。比喻再干旧行业。
  • 河暴虎”-犹言暴虎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 唐白首”-汉朝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
  • 唐头白”-汉朝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
  • 唐已老”-汉朝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
  • 唐易老”-汉朝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
  • 河暴虎”-犹言暴虎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 河暴虎”-犹言暴虎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 “坐树不言”-《后汉书·异传》:“异为人谦退不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
  • “郑昭宋聋”-《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亦使公子聘于...
  • “谢兰燕桂”-谢兰,系“谢庭兰玉”之省称;燕桂,《宋史·窦仪传》载:“仪学问优博,风度峻整...
  • “杀马毁车”-《后汉书 周燮传》:“扞良呴年三十,为尉从佐。奉檄迎督邮,即路慨然,耻在厮...
  • “七相五公”-语出《文选·班固〈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吕向注:“七相:谓车千...
  • “截镫留鞭”-唐贽《云仙杂记·截镫留鞭》:“姚崇牧荆州,受代日,阖境民泣,抚马首截镫留鞭...
  • “斗酒双柑”-唐贽《云仙杂记·俗耳针砭诗肠鼓吹》引《高隐外书》:“戴颙春携双柑斗酒,人问...
  • “身操井臼”-语本《后汉书 衍传下》:“衍娶北地任氏女为妻,悍忌,不得畜媵妾,儿女常自操...
  • 生弹铗”-见“驩弹铗”。
  • 驩弹铗”-据《战国策·齐策四》载,齐人谖(《史记·孟尝君列传》引作“驩”)为孟尝君...
  • “收之桑榆”-《后汉书 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谖三窟”-谖:驩,战国时孟尝君的门客;窟:窝。比喻为安全设置多处藏身之地或采取多种...
  • “唾地成文”-形容文思敏捷。唐贽《云仙杂记》有“唾地成文”一目,赞李贺云:“有人谒李贺,...
  • “再当妇”-晋国人妇,善于打虎,后来不干了。有一次看见一群人在捉老虎,但不敢向前。于是...
  • “如持左券”-《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秦韩之王劫于韩、张仪而东兵以徇服魏,公常执左券以...
相关搜索信息 - 7条查看更多
  • 《续资治通鉴》二百二十卷,清毕沅撰。  此书付刻未及半,毕沅生前仅初刻一○三卷,毕家因贪污遭籍没而止,书稿散佚,桐乡集梧买得全稿补刻成二百二十卷。《续资治通鉴》跟《资治通鉴》有不少出入,续通鉴大量引用旧史原文,叙事详而不芜;仅有取舍剪裁,而无类似温公的改写熔炼,亦无“毕沅曰”等各家史论。《续资治通鉴》作者虽挂名毕沅,然名家钱大昕、邵晋涵、章学诚、洪亮吉、黄仲则等均参预其事,此书实成于众人之手。梁启超对该书评价极高,认为“有毕《鉴》则各...
  • 本书是由托名为玉山主人或玉花堂主人的清代文人校订而成的章回中篇小说。是根据清代雍乾时期编撰的传奇《雷峰塔》与民间传说《白蛇传》而改编的清代四部神魔小说之一。参照梦龙编著的《警世通言之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爱情的悲剧结尾转化为大团圆的结局,以白娘子被永镇雷峰塔下作了完结而改写有后续的故事。
  • 《三遂平妖传》是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之一,属于神魔小说,作者为罗贯中,后有梦龙增补版本。罗氏此书,吸取和继承了宋元以来有关记述王则起义的史料、民间传说、小说故事以及见于某些笔记小说中的神异故事来加以融合、整理而写成的。旧刻二十回本的《三遂平妖传》极为少见,迄今国内仅浙江宁波天一阁藏有此书一部。
  • 《喻世明言》是明末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最初版本名为《古今小说》,全称《全像古今小说》。后重印改名为《喻世明言》,以与“三言”其他作品书名相配。全书40卷,每卷1篇,共计40篇。它和《通言》、《恒言》一样,为宋元明话本小说。《喻世明言》中故事产生的时代,包括宋、元、明三代,其中多数为宋元旧作话本,另外有些是明人对宋元旧作的改编加工,还收录和改编了一些历史传奇故事。此外,《喻世明言》各篇小说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主题涵盖爱情...
  • 《初刻拍案惊奇》是明朝末年凌濛初编著的拟话本小说集。正式成书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尚友堂书坊于翌年1628年刊行。《初刻拍案惊奇》是模仿话本小说而创造的小说集,其题材大多取自前人。书的内容比较繁杂,思想倾向前后不尽相同,主要有描写商人思想行径、命运遭际的作品和描写婚恋的作品。其多出自前代著述,但经过凌濛初的再创作,也一定程度表现出晚明社会现实与时代气息,浸含着凌氏本人的思想观念和愤世不平之气。常与《二刻拍案惊奇》并称二拍,加上梦...
  • 《醒世恒言》,白话短篇笔记集。明末梦龙纂辑。始刊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其题材或来自民间事实,或来自史传和唐、宋故事。除少数宋元旧作外,绝大多数是明人作品,部分是氏拟作。形象鲜明,结构充实完整,描写细腻,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市民思想感情。但有些作品带有封建说教、因果报应宣传和色情渲染。
  • 《警世通言》是明末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完成于天启四年(1624),收录宋、元、明时期话本、拟话本40篇。一般认为,这些作品都经过编撰者不同程度的加工、整理。题材或来自现实生活,或取自前人笔记小说。总体而言,《警世通言》的题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婚姻爱情与女性命运。其二,功名利禄与人世沧桑。其三,奇事冤案与怪异世界。从各个角度呈现了当时生活中的社会百态。

Copyright ©2014-2015 http://www.8810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