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之战是什么意思

虎门之战的解释 虎门之战怎么读

"虎门之战"词语拼音:hǔ mén zhī zhàn,注音:ㄏㄨˇ ㄇㄣˊ ㄓ ㄓㄢˋ,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首字母:H,缩写:hmzz

虎门之战
词语 虎门之战 繁体
拼音 hǔ mén zhī zhàn 注音 ㄏㄨˇ ㄇㄣˊ ㄓ ㄓㄢˋ
词性 无词性 词式 无词式
首字母 H 缩写 hmzz
近义词 暂无
反义词 暂无
组词

【虎门之战】的含义

"虎门之战",又称作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与外国签订《南京条约》的一个重要事件。这场事件发生在1840年9月13日,当时清政府在澳门被法国占领之后,决定将这一地区划定为所谓“红三角”,其中一部分是属于中国的,并且还进行了“销烟”的计划,即向殖民者支付鸦片换取货物。 由于中国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失去了对香港和广西的管辖权。而在虎门销烟之前,清朝政府已经对鸦片进行过严厉的禁令,而且对于通商口岸也进行了严格限制,这使得许多中国商人可以合法地将鸦片运往外国市场。 然而,在1842年5月30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规定除了澳门和广州之外,其他地方都属于中国的领土。这一条款的签订意味着虎门销烟计划失败了。

虎门之战词语的网络解释

暂无网络解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