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
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
这棵树经历了无数岁月的风吹雨打、烈火焚烧,树根像头脸,树干像身躯。偶然被人称作“木居士”,便引来了无数向它求福的人。
1.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倡导古文运动,反对骈文的形式主义,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文以载道。
2. 在古代,迷信现象较为普遍,人们常常将一些自然物或人造物神化,希望通过祭祀、祈求等方式获得神灵的庇佑。这种迷信行为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有限。
3. 诗歌中常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增强表现力。如本诗中“偶然”与“无穷”的对比,使讽刺意味更加浓厚。
韩愈的《题木居士二首》围绕一棵被当作“木居士”的树木展开,对社会上的迷信风气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诗的前两句先描绘了树木的经历和外形,让读者感受到它原本只是一棵普通的历经沧桑的树。然而,当它被赋予“木居士”这个称号后,情况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偶然题作”表明这只是一个随意的行为,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但却引来了“无穷求福人”。这反映出当时的人们缺乏理性思考,盲目地相信所谓的神灵能够给自己带来福气。韩愈通过这首诗,不仅仅是在批判对树木的迷信,更是在对整个社会的迷信风气进行反思和警醒。他希望人们能够摆脱愚昧,用理性的思维去看待世界。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韩愈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文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正确价值观的倡导。
首句“火透波穿不计春”描绘出树木历经沧桑的状态,强调其岁月的漫长和磨难的艰辛。“根如头面干如身”形象地写出了树木的外形,为后面被称作“木居士”做铺垫。后两句“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是全诗的关键,通过“偶然”与“无穷”的对比,讽刺了那些盲目迷信、不辨是非的人。仅仅因为给树木安了一个“木居士”的名号,就有无数人来求福,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迷信风气的盛行和人们的愚昧无知。整首诗语言简洁,寓意深刻,以小见大,对社会不良现象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此诗创作于唐贞元年间,当时社会上迷信之风盛行,人们常常将一些自然物当作神灵来供奉祈求福祉。韩愈是一位坚定的儒家学者,他反对迷信,崇尚理性和科学。可能是他在看到人们向“木居士”求福的现象后,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以讽刺这种盲目迷信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