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云烂兮,乣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卿云灿烂啊,舒展弥漫啊。
日月的光辉,一天又一天地照耀啊。
1. 卿云:在古代文化中常被视为祥瑞的象征,常出现在歌颂太平盛世的作品中。
2. 先秦歌谣:是中国古代早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多为口头创作,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3. 叠词运用:诗中“烂兮”“缦缦兮”“旦复旦兮”等叠词及语气词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抒情性。
4. 天人观念:诗中对自然景象的赞美,体现了先秦时期人们对天与人关系的思考,认为自然景象与人间世事相关联。
《卿云歌》作为一首古老的歌谣,虽文字简练,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首先,从字面来看,它描绘了卿云的绚烂和日月的永恒光辉,让我们感受到先秦时期人们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捕捉。
从深层含义来讲,这首诗并非单纯的写景之作。结合其传说中的创作背景,它与古代的禅让制度相关,表达了人们对贤明君主治理下的太平盛世的期盼。诗中的祥瑞景象象征着上天对政权的认可,而日月的循环不息则寓意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传承不息。
在艺术手法上,简单的语言却极具表现力,叠词的运用让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先秦时期的社会观念、审美情趣以及早期文学的特点,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深厚底蕴。
这首诗篇幅短小却意境深远。开篇“卿云烂兮,乣缦缦兮”,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卿云绚烂多彩、舒展缭绕的景象,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营造出一种祥瑞、祥和的氛围。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则将视角转向日月,赞美日月的光辉普照大地,且日复一日、循环往复,既体现了自然规律的永恒,又暗含着对时光流转、生生不息的感慨。
全诗语言质朴简洁,充满了古朴的韵味,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歌颂,寄托了古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永恒秩序的向往,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卿云歌》是先秦时期的一首歌谣,其创作背景与上古时代的政治传说相关。相传此诗为舜禅位于禹时,群臣所唱之歌,表达了对祥瑞景象的赞美以及对政权更迭、国泰民安的祈愿。它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蕴含着早期的政治理想和天人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