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陆畅的《蔷薇花》,这首诗编号为10090,是一首短小却充满美感的咏物诗。接下来,我们从几个方面逐步理解这首诗。
首先,我们要把握诗的核心——描绘蔷薇之美。首联两句,一句写花,一句写叶,分工明确又相互呼应。“锦窠花朵灯丛醉”,大家可以想象这样的画面:蔷薇花簇像锦绣一样华丽,在灯光下,花朵仿佛喝醉了酒,显得格外娇艳动人。这里的“醉”字用得特别好,它不是说花真的醉了,而是把花的娇艳姿态比作人沉醉后的模样,让花有了“情绪”,这就是拟人手法的妙处。再看“翠叶眉稠裛露垂”,翠绿的叶子像女子浓密的眉毛,还沾着露珠,轻轻下垂,是不是特别灵动?这一句写出了叶子的鲜嫩和柔软,和花朵的艳丽搭配起来,红配绿,静中有动,画面感特别强。
然后看尾联,“莫引美人来架下,恐惊红片落燕支”。这里诗人没有继续写花,而是转了个弯,说不要让美人来到花架下面,担心会吓到红花,让花瓣像胭脂一样掉下来。大家想想,为什么诗人会这么说呢?其实,这是诗人在侧面夸蔷薇花。一方面,说明蔷薇花很娇弱,稍微有点动静就可能掉花瓣,显得特别珍贵;另一方面,把美人和蔷薇放在一起,美人很美,蔷薇也很美,两者相互衬托,让我们更能感受到蔷薇的艳丽。这种不直接夸,而是通过侧面设想来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大家要记住,这在诗词中很常见。
最后,我们再整体回顾一下。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从花到叶,从直接描写到侧面烘托,把蔷薇花的形、色、态都写活了,还表达了诗人对蔷薇花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中用到的拟人、衬托等手法,还有“锦窠”“燕支”这些精准的词语,都是我们学习古典诗词时需要注意的地方。通过这首诗,我们也能感受到唐代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高超的文字表达能力。希望大家课后也能多观察身边的景物,试着用自己的话描绘它们的美,体会诗词中蕴含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