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海泓澄匝翠峰,昔贤心赏已成空。
今朝亭馆无遗制,积水沧浪一望中。
灵海的水波清澈环绕翠绿山峰,昔日贤人的赏景之心已成空寂。
如今亭台馆阁皆无遗迹留存,唯见积水沧浪一望无际。
全诗以“景”写“情”,通过三个层次展开:首句写自然之景恒久,次句叹人文遗存消逝,末联以苍茫水景收束。诗人巧妙运用“泓澄”“沧浪”等水意象,既暗合青岙山地理特征,又隐喻历史长河的流动感。末句“积水沧浪”看似平淡,实则将个体生命体验升华为对永恒的哲学思考,体现了唐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首联以“灵海泓澄”与“翠峰”勾勒壮阔山水画卷,却以“昔贤心赏已成空”陡转,奠定怀古基调。颔联“无遗制”与“积水沧浪”形成视觉冲击,通过虚实相生手法,将历史与现实并置,展现时光流逝的永恒主题。末句“一望中”以空灵笔触收束,余韵绵长。
此诗创作于唐代后期,张又新借游览青岙山之机,触景生情。诗中通过对比古今景物变迁,暗含对盛唐风华消逝的感慨。青岙山作为历史遗迹,其昔日繁华与今日荒凉形成强烈反差,折射出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