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阴敢慕甘棠叶,附干将呈瑞木符。
十步兰茶同秀彩,万年枝叶表皇图。
芟夷不及知无患,雨露曾沾自不枯。
好住孤根托桃李,莫令从此混樵苏。
我不敢奢望像甘棠树那样留下庇荫的美名,只是依附于佳偶(连理树)来呈现祥瑞的木符。
这连理树在十步之内如兰似茶般绽放着共同的秀美光彩,万年长青的枝叶彰显着皇朝的宏图伟业。
未曾遭受砍伐而得以保全,是因为它不知何为祸患;曾蒙受雨露的滋润,自然不会枯萎。
希望这孤根能安然依附于桃李之间,不要让它从此混杂在樵夫所砍的薪柴之中。
1. 连理树:指两棵树的枝干合生在一起,在古代被视为祥瑞之兆,象征夫妻和睦、兄弟情深或国家兴盛,常被文人墨客写入诗中寄托美好寓意。
2. 李绅:唐代诗人,字公垂,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是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其代表作有《悯农二首》等,风格通俗晓畅,关注社会现实。
3. 甘棠典故:源自《诗经·召南·甘棠》,诗中歌颂召公奭在甘棠树下理政,后人便以“甘棠”作为称颂官吏德政的典故,后世诗歌中常引用此典表达对贤吏的怀念或自勉。
4. 罢郡:指古代官员卸任郡守一职,罢郡诗多为官员离任时所作,内容常涉及对任职地的留恋、对过往政绩的回顾或对当地百姓的不舍等。
这首诗是李绅罢官离开寿阳时,专为当地连理树所作的抒情诗。开篇以“甘棠”典故自谦,表明自己不敢奢求留下如召公般的德政美名,转而聚焦于连理树这一祥瑞之物,既体现了诗人的谦逊,又突出了歌咏对象的特殊意义。
中间两联从连理树的形态与生存状态展开,“十步兰茶同秀彩”描绘其枝叶秀美,如同兰草茶茗般芬芳夺目;“万年枝叶表皇图”则将连理树与国家命运相连,寄托了对皇朝永续的美好祝愿。“芟夷不及”“雨露曾沾”两句,既写出连理树得以存活的客观条件,又隐喻了朝廷恩泽的重要性,暗含诗人对朝廷的感恩之情。
结尾“好住孤根托桃李,莫令从此混樵苏”,以拟人化的叮嘱收尾,希望连理树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安然生长,不被当作普通薪柴砍伐,字里行间满是对这一瑞物的珍视,实则也是诗人对寿阳这片土地及风物的深深眷恋。整首诗借物咏怀,将个人情感、对朝廷的忠诚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融为一体,语言平实却意蕴丰富,值得细细品味。
诗歌以连理树为核心意象,借物抒情,情感真挚而含蓄。首联“垂阴敢慕甘棠叶,附干将呈瑞木符”,以“不敢慕甘棠”的谦逊姿态,引出连理树这一瑞物,既显低调,又点出歌咏对象的不凡。颔联“十步兰茶同秀彩,万年枝叶表皇图”,以“兰茶”喻其秀美,以“万年枝叶”寄寓对皇朝长治久安的期盼,对仗工整,意境开阔。颈联“芟夷不及知无患,雨露曾沾自不枯”,既写连理树得以保全的原因,又暗含对朝廷恩泽的感恩,寓意深远。尾联“好住孤根托桃李,莫令从此混樵苏”,以叮嘱的口吻表达对连理树的珍视,实则流露对寿阳风物的不舍,情感细腻动人。全诗语言质朴而不失典雅,将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巧妙融合,借瑞物传递出真挚的情感与美好的愿景。
此诗为唐代诗人李绅在寿阳罢郡(卸任郡守)时所作,是其《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中的一篇,主题为追怀过往并记述当地祥瑞之物,此首专门描绘连理树并抒发离别之情。李绅在寿阳任职期间,对当地景物可能产生了深厚情感,罢郡之际,通过歌咏连理树这一祥瑞象征,既表达了对任职之地的留恋,也寄托了对皇朝兴盛、万物安康的美好祝愿,同时暗含对自身政绩的谦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