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重别西湖
重别西湖
李绅 〔唐朝〕
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
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谿桥。
写雪
写花
写梅
写桥
古诗译文
水边的梅叶看着凋零落下,波上一对禽鸟离去显得寂寥。吹奏的管曲传来,花儿容易凋谢,织锦的机杼学着羽毛却难以飘飞。白雪欺侮早春摧残了芳花,鹰隼激励深秋拂过翠绿的翘羽。繁花艳丽的彩羽无处可寻,全都化作了愁叹在溪桥离别。
展开
知识点
唐诗;李绅;离别诗;意象运用;对仗手法;自然象征;现实主义诗风;西湖文化。
展开
古诗注解
浦边
: 指水边或岸边。
梅叶
: 梅花的叶子,象征凋零。
双禽
: 一对禽鸟,常喻指离别或孤独。
吹管曲
: 吹奏管乐器的曲子,表示音乐传情。
织文机
: 织锦的机杼,喻指人工难以模仿自然。
雪欺春早
: 白雪在早春时摧残花朵,象征外力破坏。
隼励秋深
: 鹰隼在深秋时激励飞翔,喻指坚韧。
繁艳彩毛
: 繁花和艳丽的羽毛,指美好事物。
别谿桥
: 在溪桥边离别,点明主题。
展开
讲解
这首诗是李绅的《重别西湖》,标题“重别”暗示多次离别,加深了情感深度。首联“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以景起兴,通过梅叶凋落和双禽离去,烘托出离别的寂寥氛围。颔联“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使用音乐和织锦的比喻,表达美好事物的易逝和难以挽留。颈联“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转入更深层的自然意象,雪和隼象征外在力量和内在激励, contrasting春与秋,突出时间流逝和生命坚韧。尾联“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谿桥”总结全诗,将所有美好化为愁叹,点明离别主题。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层层递进,体现了李绅的诗艺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西湖为背景,通过描绘凋落的梅叶、离去的禽鸟、易逝的花儿和难飘的羽毛等意象,抒发了深切的离别之愁。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如“雪欺春早”与“隼励秋深”,强化了自然与人生的无常。语言优美,对仗工整,如“吹管曲传花易失”对“织文机学羽难飘”,体现了唐诗的韵律美。整体上,诗歌意境凄凉,情感真挚,展现了李绅对友谊或故地的眷恋。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唐朝诗人李绅所作,可能创作于他任职或游历杭州西湖期间。李绅以现实主义诗风著称,常关注社会民生,但这首诗表达个人离别之情,反映了他对自然景物的敏感和人生离愁的感慨。唐朝中期,西湖已成为文人雅士吟咏的对象,李绅在此离别时,借景抒情,写下这首《重别西湖》。
展开
作者信息
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古诗数量:
172
名句数量:
592
作者其他古诗
1
建元寺
1万阅读
2
朱槿花
1万阅读
3
南梁行
1万阅读
4
古风二首 / 悯农二首
1万阅读
5
赋月
1万阅读
6
悯农二首·其一
1万阅读
7
过钟陵
1万阅读
8
悯农
1万阅读
9
溯西江
1万阅读
10
莺莺歌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