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低色过重阳,似忆王孙白玉觞。
今日王孙好收采,高天已下两回霜。
重阳节后菊花的颜色渐渐暗淡,仿佛在怀念昔日王孙手中的白玉酒杯。今日王孙正好可以采摘菊花,高天之上已降下两场寒霜。
此诗通过三个时空层次的转换:首句回忆重阳盛景,次句过渡到当下宴饮,末句以寒霜暗示季节更替。艺术特色上:1)以物喻时,菊花状态暗示时令变化;2)虚实相生,"白玉觞"的华美与"低色"菊花形成反差;3)语言凝练,二十八字中包含完整叙事脉络。理解时需注意"两回霜"既是写实,也隐喻人生经历的沧桑。
全诗以菊花为线索,运用对比手法:首句写重阳后残菊的黯淡,与昔日王孙宴饮的白玉觞形成色彩对比;后两句转写当下采摘时机,通过"两回霜"暗示季节推移。诗中"似忆"二字拟人化菊花,将物候变化与人事记忆巧妙结合,在简练的笔触中蕴含对时光易逝的淡淡怅惘。
此诗作于唐代,时值深秋重阳后,诗人鲍溶与友人裴居晦宴饮赏菊。唐代重阳节有赏菊、饮菊花酒的习俗,诗中通过菊花意象,既描写宴饮雅趣,又暗含时光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