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风回卷碧霓,芳蓬一夜拆龙泥。
银台级级连清汉,桂子香浓月杵低。
日落风回卷碧霓,芳蓬一夜拆龙泥。
银台级级连清汉,桂子香浓月杵低。
夕阳西下,风向回转,卷动着青绿色的虹霓,芬芳的蓬草一夜之间仿佛冲破了龙泥的束缚。
银台的台阶一级级向上延伸,连接着清朗的天河,桂子的香气浓郁,月光下的捣药杵显得格外低矮。
1. 校勘:古代官职名,主要负责校对书籍、文献,确保其内容的准确性,是文化传承与整理工作中的重要角色。
2. 银台:在古代常指宫廷中的建筑,也可代指某些官署,如宋代曾设银台司,负责掌管章奏等事务,此处结合语境指友人入宿的官署楼台。
3. 桂子与月杵:源自古代神话传说,月中有桂树和玉兔捣药,因此桂子、月杵常成为古诗中与月亮相关的意象,增添诗意与浪漫色彩。
4. 唐代送别诗:唐代交通不便,送别是常见的生活场景,催生了大量送别诗。这些诗多通过写景、抒情表达对友人的不舍、祝福等情感,此诗便是其中之一,体现了唐代送别诗借景抒情的特点。
《送陈校勘入宿》是一首典型的唐代送别诗,诗人王初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文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陈校勘的送别之情。
诗的开篇从傍晚的景色入手,“日落风回卷碧霓”描绘了夕阳西下、风起云动的画面,色彩鲜明,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芳蓬一夜拆龙泥”则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芳蓬象征着友人的高洁品格,“拆龙泥”暗示友人即将摆脱某种束缚,开启新的工作状态,既写出了景物的变化,又暗含对友人的期许。
后两句将场景转移到夜间的官署,“银台级级连清汉”展现了银台的高耸与宏伟,仿佛与天河相连,营造出一种阔大的意境,也暗示了友人工作场所的不凡。“桂子香浓月杵低”则通过嗅觉和视觉的结合,描绘了桂花飘香、月光下杵影低垂的静谧景象,增添了诗歌的雅致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将送别之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又寄托了对其未来工作与生活的美好祝愿,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致,营造出清幽高雅的氛围。首句“日落风回卷碧霓”,写夕阳西下时风向回转,吹动着碧色的虹霓,画面色彩绚丽,动静结合,展现出傍晚天空的变幻之美。次句“芳蓬一夜拆龙泥”,以芳蓬冲破龙泥的意象,既可能暗示友人摆脱束缚、开启新的工作境遇,又赋予景物以生命力,富有象征意义。
后两句“银台级级连清汉,桂子香浓月杵低”,将视角转向夜间的银台,台阶仿佛连接着银河,意境阔大;桂香浓郁,月杵低垂,又增添了几分静谧与雅致。全诗通过写景抒情,既描绘了优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象,又暗含对友人的美好期许,情景交融,韵味悠长。
王初是唐代诗人,其生平事迹记载较少。从诗题《送陈校勘入宿》来看,此诗是为送别担任校勘一职的陈姓友人入宿官署而作。校勘是古代负责校对典籍、整理文献的官员,多在官署内工作。当时可能是友人即将入宿官署值守,诗人作此诗相送,通过描绘傍晚及夜间的景致,表达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与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