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鲤鱼
鲤鱼
章孝标 〔唐朝〕
眼似真珠鳞似金,时时动浪出还沈。
河中得上龙门去,不叹江湖岁月深。
岁月
写湖
古诗译文
鲤鱼的眼睛像珍珠一样明亮,鳞片闪耀着金光,它时常在波浪中出没,时隐时现。一旦在黄河中跃上龙门,便不会再感叹在江湖中漂泊的岁月漫长。
展开
知识点
1. 鲤鱼跃龙门:古代传说,鲤鱼逆流而上跃过黄河龙门即可化为龙,后比喻科举中第或地位飞升。 2. 章孝标:中唐诗人,浙江桐庐人,宪宗元和年间进士,与白居易、张籍等有交往。 3. 咏物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寄托思想情感,本诗是咏物诗的典型例子。 4. 象征手法:诗中鲤鱼象征寒门士子,龙门象征功名机遇,江湖象征未遇时的境况。
展开
古诗注解
真珠:
即珍珠,形容鲤鱼眼睛明亮圆润。
鳞似金:
鱼鳞如同金子般闪耀,描绘其华美外表。
动浪出还沈:
在波浪中起伏,时而出水,时而沉入,表现鲤鱼活跃的动态。
龙门:
传说中黄河的险要处,鲤鱼若能跃过即可化龙,象征科举及第或人生飞跃。
江湖岁月深:
指长期在江湖中漂泊的岁月,暗喻未遇时的困顿时光。
展开
讲解
这首诗通过咏鲤鱼来寄托人生理想。首句从静态描写入手,以“真珠”“金”突出鲤鱼的珍贵与不凡;次句转为动态,展现其不懈努力的姿态。后两句是全诗核心,用“跃龙门”的典故点明主题:一旦实现人生飞跃,往日的困顿便不足为叹。讲解时可重点分析比喻与象征的运用,以及诗人如何借物抒怀,传达出唐代士人共同的科举情结与人生追求。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鲤鱼为题,运用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前两句刻画鲤鱼的外形与动态,突出其灵动机敏;后两句笔锋一转,借“跃龙门”的典故,升华主题,表达对人生转折的向往。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将物象与人生哲理巧妙结合,展现了唐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全诗由实入虚,由表及里,结构紧凑,寓意深远。
展开
创作背景
本诗为唐代诗人章孝标所作。唐朝科举制度盛行,“鲤鱼跃龙门”是常见的比喻,用以寄托士人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的理想。诗人借咏鲤鱼,表达对功成名就的渴望,以及一旦成功便不念过往艰辛的豁达心态,反映了当时文人普遍的社会心理。
展开
作者信息
章孝标(791—873年),唐代诗人,字道正,章八元之子,诗人章碣之父。李绅镇守扬州时,于宴集上,以“春雪”命题赋诗。章孝标下笔立就:“六出飞花处处飘,粘窗著砌上寒条,朱门到晚难盈尺,尽是三军喜气销。”满座皆惊服。元和十四年(819年)中进士,由长安南归,先寄友人一书,其中有:“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踌躇满志之状跃然纸上。适为李绅所见,作诗批评:“十载长安方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章孝标大惭拜谢赐教。太和年间曾为山南道从事,试大理寺评
古诗数量:
73
名句数量:
276
作者其他古诗
1
归燕词辞工部侍郎
1万阅读
2
山中送进士刘蟾赴举
1万阅读
3
送张使君赴饶州
1万阅读
4
省试骐骥长鸣
1万阅读
5
蜀中上王尚书
1万阅读
6
丰城剑池即事
1万阅读
7
送金可纪归新罗
1万阅读
8
闻角
1万阅读
9
初及第归酬孟元翊见赠
1万阅读
10
送进士陈峣往睦州谒冯郎中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